宗教學·道教·抱樸子
道教理論體系的奠基之作。東晉道士葛洪著。據葛洪自己回憶,他少年時,年輕人在穿著上追求時髦,一年一變,去年衣裳長得拖在地上,今年又短得遮不住腿,只有他不隨世變,年年都是一個樣,加上他為人性鈍口訥,質樸無華,因此,鄉人都稱他為 “抱樸之士”。后來,他著書立說,就拿它來作為筆名,其代表作也干脆叫作 《抱樸子》。《抱樸子》分《內篇》和 《外篇》。據葛洪的 《自敘》說: “《內篇》言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災卻禍,屬道家; 《外篇》言人間得失、世事臧否,屬儒家。” 《內篇》 的中心思想,在論證 “長生與成仙的可能性” 以及“長生與成仙的可行性” 這兩個道教信仰的基本問題。葛洪認為,人只能認識有限的東西,而長生不老的神仙乃是人所不能認識的無限存在,所以,不能憑人的有限認識來否認神仙的存在。同時,他認為,神仙可學而致,其具體方法是可以操作的,一是內保精氣,再則是外服金丹,就能達到長生久視的神仙境界。他尤其對金丹之道不厭其煩地加以闡述,甚至推為最高的仙道,只要人身體力行,就不愁成不了神仙: “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 葛洪不只是有信仰,有理論,還有實踐。在 《內篇》 中,他記載了許多煉丹的方法,其中既有前人的經驗,也有他自己的實驗,這在當時,無疑是很具說服力的。如果說,在葛洪之前,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等早期道教還籠罩著一種初民蒙昧的氣氛的話,那么到了 《抱樸子》 這里,道教信仰就有了比較完整系統的理論體系,從而使道教從下層百姓進入了上流社會。
上一篇:史學·史籍·戰國策
下一篇:經濟學·學說·抱道貿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