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史籍·戰國策
戰國縱橫家書的匯編,為游說之士縱橫各國、出謀劃策的言行輯錄,屬 “雜史” 范圍。西漢成帝時,劉向奉命整理皇宮藏書,發現有各種版本的縱橫家書,或名 《國策》,或名 《國事》,或名 《短長》,或名 《事語》,或名 《長書》,或名 《修書》,都沒有作者或編者姓名,殘缺錯簡很多。劉向按照國別,將這些斷簡殘編匯成一書,定名為《戰國策》。劉向編校成書的《戰國策》 三十三篇,分為十二國,是為古本。但因其雜有縱橫權謀之術,為儒家所排斥,故傳誦者少,到北宋時已經殘缺。后經曾鞏校補,湊足了劉向古本的篇數,分為《西周策》、《東周策》、《秦策》、《齊策》、《楚策》、《趙策》、《魏策》、《韓策》、《燕策》、《宋衛策》與 《中山策》等,是為今本。但近人羅根澤等卻主張《戰國策》為楚漢之際的蒯通所作,這位蒯通就是勸說韓信脫離漢王劉邦、獨樹一幟以成三家鼎立格局的游士。《漢書·蒯通傳》說: “通論戰國時說士權變,亦自序其說,凡八十一首,號曰 《雋永》。” 看來,蒯通多少與 《戰國策》有些關系。《戰國策》雖然以記謀士說客的言辭為主,但也保存了一些非常珍貴的史料,其中多為 “獨家新聞”。從文章的角度說,《戰國策》歷來被人稱道,尤其是其辭令之美和雄辯的風格,具有一種特殊的魅力。
上一篇:宗教學·佛教·戒定慧
下一篇:宗教學·道教·抱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