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編輯出版·類書
輯錄古籍中的有關資料,分門別類加以編排,以供人們查檢和征引的工具書。最早的類書是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于220年命王象、劉劭等人采集經傳,以類相從,編成的《皇覽》。顧名思義,是編給皇帝瀏覽的。此后的歷代王朝都很重視類書的編輯,其目的一是企圖借以緩和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夸耀王朝的“文治之盛”;二是方便查檢資料及考試的需要。
南北朝時期,類書的編輯開始盛行,從皇帝到一般士大夫競相編輯,其中規模稍大的,有梁高祖命徐勉編的《華林遍略》700卷、北齊后主命祖珽等編的《修文殿御覽》360卷。另外,還有梁代朱澹遠編的《語對》和《語麗》等類書。隋唐時期,類書有了較大發展。虞世南編的《北堂書鈔》173卷,分八十部,801類,是現存較早而又比較完整的一部類書。唐代官修類書中,較著名的有歐陽詢等編的《藝文類聚》、徐堅等編的《初學記》。唐代私人編輯的類書有顏真卿的《韻海鏡源》、白居易的《白氏六帖》、溫庭筠的《學海》等。宋代類書取材廣泛、內容淵博,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數量上均超過唐代。《太平御覽》、《冊府元龜》、《太平廣記》、《文苑英華》號稱宋代的四大書,在中國類書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宋代還出現了各種專科性類書,其中有專門記載古農藝資料的《全芳備祖》(陳景沂)、專門供查考事物起源的《事物紀原》(高承)、有專門收錄時令史實典故的《歲時廣記》(陳元靚)。明代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類書——《永樂大典》。全書共22 877卷,目錄60卷,分裝成為11 095冊,字數多達3.7億個。書中內容非常宏富,征引的古籍達七八千種,有的整部文獻全部收錄。該書正本毀于明亡之際,副本幾經焚毀、盜劫,所剩無幾,現存世的只有800卷左右。
清代的類書編輯達到了極盛時期。其中有中國現存最大的類書《古今圖書集成》,有集歷史上十多種類書之大成的《淵鑒類函》,有采輯詩詞文句收錄繁富的《配文韻府》及其《駢字類編》,有輯錄各種事物起源的《事物原會》和《壹是紀始》,有采諸子、歷史兩類文獻中名言偶句的《子史精華》等。最著名的是由陳夢雷等編的《古今圖書集成》,分為六匯編、三十二典、6109部,共約1.6億個字。每部下設“匯考”,引用古籍材料考證事物起源;“總論”,收錄經書中關于事物的論述;“列傳”,輯錄人物事跡資料;“藝文”,收錄與事物有關的詩、詞、賦等;“迭句”,摘錄關于事物的對偶句;“紀事”,收錄瑣細小事;“雜錄”,收錄不宜入匯考等以上各項的材料;“外編”,收錄荒唐無稽之談;此外還有“圖表”等項。中國歷史上編輯的類書約有六百多種,保存至今的有200種左右。類書的內容非常廣博,被人們譽為古代文獻的寶庫,歷史上的百科全書。它不僅可供人們查找詩詞文句、事物起源、史實掌故等知識性材料,而且可供校勘古籍輯錄佚文,在歷史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圖書編輯出版·簡牘制度
下一篇:小說·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