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人物·辛棄疾
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歷城(今濟南市)人。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所出生之地正是金國統治地區,從小就處在異民族的統治之下。他自幼聰慧,胸懷壯志。早在十四歲時,他就借到燕京參加科舉考試的機會到河朔一帶探察金兵的部署,了解金國的虛實,為以后圖謀恢復做準備。金人南下時,歷城農民耿京聚集了二十多萬人起義,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組織了兩千多人去參加聚義。他在義軍中擔任“書記”之職,幫助耿京籌劃軍事行動。他作戰勇敢,有謀略,忠于抗金事業。當時義軍中有個叛徒偷了耿京的印信想到金營去獻功,辛棄疾馬上追趕,斬了這個叛徒,從此,耿京更為器重辛棄疾。為了保存義軍實力,他勸耿京歸附南宋,并親自到南宋聯系有關歸附之事。但這時義軍內部有個叫張安國的人當了叛徒,受金人重賞謀殺了耿京,投降了金人。聽到這個消息,辛棄疾以置生死于度外的大無畏氣概,只帶五十名騎兵,直入金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活捉了張安國,并策動金營中的耿京舊部萬余人反正,沖出金營。他的行動極大地鼓舞了中原地區人民的抗金斗爭,但并沒有受到南宋統治者的信任和重用,只讓他擔任地方官的助手。
當時朝廷主戰派和主和派斗爭激烈,他站在主戰派的立場作《御戎十論》(又稱《美芹十論》)進呈宋孝宗,又作《九議》獻給宰相虞允文。《御戎十論》有論文十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族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說明金兵不但不可怕,而且還有“離合之隙”可乘,并就南宋方面充實國力、作好作戰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毒抛h》除《御戎十論》里的重要論點外,還根據劉邦、項羽率吳楚子弟北上滅秦的史實,駁斥種種“吳楚之脆弱不足以平衡于中原”的謬論,認為勝敗關鍵在順逆,而金人南侵處逆,宋朝收復中原為順,所以他堅決主張抗金,并提出自治圖強的辦法以及收復中原先攻山東、次取河北的戰略。這些光輝的思想,是建立在他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基礎上的,這是他一生的奮斗目標和行動的動力。乾道四年(1168),辛棄疾改任建康府通判,他因此得以與當時一些上層人物和詩人騷客接觸,得到一個發展詩詞創作才能的機會。從此,詞就成了他感情的傳聲筒,成了他戰斗的武器。辛棄疾一生作詞(現存)六百余首。這些詞多抒發恢復統一祖國山河的強烈感情,他譴責主和派誤國的罪行,表現自己忠心報國的情懷和壯志未酬的悲憤之情。辛棄疾的詞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形式自由活潑,風格悲壯豪放,在宋代的愛國詞人中,他是一位杰出的領袖。
上一篇:繪畫·趙佶
下一篇:古代典籍·遼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