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楹聯·趙之謙
初字蓋甫,號冷君;改字撝叔,號悲盦,別號無悶、鐵三、憨寮、梅庵、笑道人等,自署“工金蝶望”,“苦兼室”。祖籍浙江嵊縣,后遷至會稽大坊口(今紹興)。趙家數代經商,直至趙之謙才出現讀書人。其子趙壽鈺曾撰《府君行略》云:“撝叔天稟瑰異,穎悟倍常童。甫二歲,即能把筆作字;稍長,讀書過目輒成誦。又好深湛之黑,往往出新意以質塾師,塾師不能答。……蓋自髫齡至成童已便便然稱學笥矣。”(轉引自王冬齡《宏逸多姿神采飛揚》)其七世祖趙萬全在清初曾“芒履尋親”,歷時七年,行經十省,終獲骸骨,一時傳為佳話。咸豐舉人,歷官江西奉新、南城等縣,但仕途阻滯,始終未見榮達。
他早年習顏,后服膺碑學,改習魏碑,宗法鄧石如。他的書法藝術,篆隸楷行草,無體不佳。筆力堅實,氣機流宕,儀態萬方,形成了“顏底魏面”的獨特風格,開創了碑學秀雅靈媚一派。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述學第二十三》曰:“撝叔學北碑,亦自成家,但氣體靡弱。今天下多言北碑,而盡為靡靡之音,則撝叔之罪也。”近人馬宗霍《霎岳樓筆談》曰:“撝叔書家之鄉原也,其作篆、隸,皆臥豪紙上,一笑橫陳,援之不能起,而亦自足動人,行楷出入北碑,儀態萬方,尤取悅眾目,然登大雅之望,是無以自容矣。”或謂其書姿態百出,亦為時所推重,實乃鄧派之三變也,而論者至指為北碑之罪人,則又不免失之過刻。趙之謙深深懂得篆書是各種書體的源頭:“學篆始能隸,學隸始能為正書。”因此,他對先秦篆籀,以及詔版、漢鏡、錢幣、瓦當、漢篆、漢碑額等廣覽博取,食而化之。應該說,趙之謙是晚清藝壇上一顆閃爍的明星,他是我國文學藝術史上繼蘇東坡、趙孟頫等之后的又一藝術通才。正如《沙孟海論書叢稿》中所言:“趙之謙一代才華,經學、史學、詞章、金石學、繪畫、書法、篆刻各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留世的著作有《二金蝶堂印譜》、《勇廬閑話》、《悲盦居士詩賸》、《補寰宇訪碑錄》、《六朝別字記》。
上一篇:體育·象棋
下一篇:書法楹聯·趙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