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論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宋蘇軾《論書》選于《東坡集》,多為散論,歷來為世所重。蘇軾,字子瞻,號東坡道人等,宋四大書家(蘇、黃、米、蔡)之一,在文學史上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東坡未作書法專集,故后人輯其書論為《東坡題跋》或《東坡論書》。
《東坡論書》中一為論書語,二為評古人書,三為自評。其論書多有精辟之句,謂之:“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缺一不為成書也”,言簡意賅、真千古絕論。又謂之:“書法備于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無是道也”,備述要旨。又有“真書難于飄揚,草書難于嚴重,大字難于結密而無間,小字難于寬綽而有余”,“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千管,墨磨萬錠,不作張芝作索靖”等皆為千古名句。其評古人書有“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歐陽文忠(歐陽修)公謂余,當使指運而腕不知,此語最妙。方其運也,左右前后,卻不免敧側,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繩,此之謂筆正。柳誠懸(柳公權)之言良是,古人得筆法有所自,張長史(張旭)以劍,容有是理,雷太簡乃云聞江聲而筆法進,文與可言見蛇斗而草書長,此殆謬矣”。有褒有貶又謂“……仆以為知書不在于筆牢”批評了古人借王獻之5歲習字,其父從后取筆不得脫,以為得法的故事是荒謬的。他的創作論謂之“書初無意于佳乃佳爾,草書雖是積學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批評了古人的“匆匆不及草書”。自謂“不踐古人為一快也”。其論書多道家莊學之語,他在《石蒼舒醉墨堂》中道:“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不異逍遙游”。這種創作論對后世也有一定影響。
《東坡論書》載于《歷代書法論文選》。世有《東坡題跋》6卷,明毛晉訂。有《津逮秘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等。
上一篇:《不下帶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東方舞苑花絮》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