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友人洛中春感》
莫悲金谷園中月,莫嘆天津橋上春。
若學多情尋往事,人間何處不傷神!
【注釋】
(1)此詩為作者晚年在洛陽所作。洛中:即指洛陽。春感:一作“感春”。
(2)金谷園:在今河南洛陽東北。西晉豪富石崇的別墅,其《金谷》詩序:“余有別廬在河南界金谷澗中,清泉茂樹,眾果竹柏,藥物備具。”
(3)天津橋:一名洛橋。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舊城西南洛河上。隋建于大業之年(605年)。
【賞析心得】
這是一首抒情兼哲理的絕句,反映詩人晚年恬適的豁達情懷。金谷園為洛陽古跡,記錄著西晉一代富豪的盛衰。西晉大將石崇掠奪貢商致富,建造“金谷園”,極盡窮奢極侈之能事。但他在西晉“八王之亂”中仍不免殺身之禍,與潘岳“白首同歸”。從此,這金谷園便趨于衰敗,空懸明月,任人憑吊,吟詩傷感。如唐詩人張繼《金谷園》詩云:“采樓歌館正融融,一騎星飛錦長空。老盡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鳥怨東風。”架于洛河之上的天津橋,也是洛陽名勝之一,是詩人常去游覽感春之地。如李白《抉風豪士歌》詩云:“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撐如亂麻。”李白在天津橋上看到的是胡沙彌漫、血風腥雨的洛陽晚春。而唐名相張九齡《天津橋東旬宴得歌字韻》詩云:“清洛象天河,東流形勝多。朝來逢宴喜,春盡卻妍和。”在橋上看到的卻是妍和喜慶的晚春。“莫悲金谷園中月,莫嘆天津橋上春。”作者告訴人們,同樣的景物,不同時間、不同風貌,有不同感受,因而不必過分悲嘆。“若學多情尋往事,人間何處不傷神。”他勸導老年人不要自尋煩惱,往事讓它隨風而去,晚年應該隨遇而安。
上一篇:鄭谷《和知己秋日傷懷》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孔平仲《禾熟》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