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作家論·趙嘏
趙嘏《長安秋望詩》云:“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當時人誦詠之,以為佳作,遂有“趙倚樓”之目。(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四)
趙嘏“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唐人稱壯,而蘇以為寒儉。楊蟠”八十丈虹晴臥影,一千頃玉碧無瑕”,宋人推壯,而歐以為粗豪。二公雖此道未徹,此等議論自具眼。然粗豪易見,寒儉難知,學者細思之。(胡應麟《詩藪》 內編卷五)
趙渭南才筆欲橫,故五字即窘,而七字能拓。蘸毫濃,揭響滿,為穩于牧之,厚于用晦。若加以清英,砭其肥癡,取冠晚調不難矣。為惜“倚樓”只句摘賞,掩其平生。(胡震亨《唐音癸簽》卷八)
趙嘏七言律……聲皆溜亮,語皆俊逸,亦晚唐一家。(許學夷 《詩源辯體》卷三一)
趙承祐除“倚樓”之外,僅多佳句,于此偶然得名。(薛雪 《一飄詩話》)
趙嘏五七律,亦皆清迥,許之匹也。(翁方綱 《石洲詩話》 卷二)
趙嘏少古體。其七律七絕詞多散漫,惟五律遒緊,而以“溪云初起”一聯傳幸也。(七律多拗體,只此一聯寥亮)(胡壽芝 《東目館詩見》卷一)
承祐詩,七言最多。七律八十余篇,獨五律寥寥。雖性有偏好,亦散軼耳。昔人稱其詩贍美多興味,余謂五言風格尤絕近水部。斷為及門第一人。(李懷民 《中晚唐詩主客圖》)
其源出于王勃、沈佺期,發聲清潤,而入格未遒。七律為多,則當時之體也。有如“長笛一聲人倚樓”、“蒹葭霜冷雁初飛”,神韻清超,不虛名下。《昔昔鹽》十二篇,仿梁陳賦得之體,夫其詩派所宗,亦于茲可見。(宋育仁 《三唐詩品》)
為詩瞻美,多興味。杜牧嘗愛其“長笛一聲人倚樓”之句,吟嘆不已,人因目為趙倚樓。(丁儀《詩學淵源》卷八)
上一篇:唐詩·作家論·賈至
下一篇:唐詩·作家論·趙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