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四大家及以上所舉各家劇作外,還有許多值得注意的作品。
一、元劇中的三國戲
除關漢卿《單刀會》、《雙赴夢》外,現存《元曲選》中有《隔江斗智》、《連環計》(均無名氏作);《孤本元明雜劇》中有《襄陽會》(高文秀)、《三戰呂布》(鄭德輝)、《黃鶴樓》(朱凱)、《千里獨行》、《博望燒屯》(以上二種均無名氏作)。此外還有元明之際無名氏劇作《三結義》、《張翼德大破杏花莊》、《張翼德單戰呂布》、《莽張飛大鬧石榴園》等。有些故事為今本《三國演義》所無,而元刊本平話中有。
元劇中的《隔江斗智》,與今天京戲中的《隔江斗智》不同,而與《甘露寺》的故事有關系。劇寫周瑜與諸葛亮的斗智。東吳定計以孫權之妹嫁劉備,送荊州,以甘寧等護送,預備混入城中,奪取荊州。或者使孫夫人在洞房中把劉備殺掉。結果為諸葛亮所識破,只準孫夫人同少數人進城,而孫夫人又很愛劉備,并不把他殺死。周瑜使劉、孫回門,預備扣留劉備,諸葛亮施一妙計,讓孫權自己把劉備放了。周瑜追孫夫人,到車前下跪同她講話,豈知車中出來張飛,大罵周瑜,幾乎把周瑜氣死。這一段情節非常有戲劇性。
《連環計》和《三國演義》中情節大體相同。但有一情節可以注意的是,呂布和貂蟬本來是夫妻而在黃巾起義時失散的。
《襄陽會》(高文秀作)和《三國演義》情節相同,寫劉備在劉表處的故事,躍馬過檀溪。京戲里有《金鎖陣》,與此有關。
《三戰呂布》(鄭德輝作),以張飛為主角。正末戲。中間有孫堅,是一凈(丑)角,飯桶將軍,聽見呂布挑戰,便患肚子痛。
《黃鶴樓》,《三國志平話》中有此故事。寫周瑜把劉備關在黃鶴樓中。諸葛亮托人送給劉備一支東吳的令箭,劉備得此而逃掉。中間有姜維送信一段。姜維應該是劉備死了以后,諸葛亮把他收來的,此處出現,與歷史事實不合。
《博望燒屯》,從三顧茅廬起,末后有諸葛亮師弟為曹操所派,勸諸葛亮降曹而為諸葛亮所擒事。
《千里獨行》,有古城會、斬蔡陽事。
元曲中三國戲的特點:(1)情節很好。(2)詞章本色。(3)人物的典型塑造,處在《三國志平話》與《三國演義》之間。寫諸葛亮的智慧,不正面寫,而從東吳方面反映出來。(4)發揚了民族精神。(5)富于正義感。同情于弱者,而智慧的形象總是站在善良的方面。有愛憎是非立場,智慧與良心相結合,智慧是對付強暴的。
《隔江斗智》與《三戰呂布》,同學們應該看一看。《三戰呂布》的場面很大,即使在今天的京戲舞臺上搬演也還有些困難。
元劇中亦有西游故事,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與元明之間楊景賢的《西游記》雜劇六本。此外尚有無名氏《二郎神鎖齊天大圣》。
二、元劇中的神話戲
以《張生煮海》、《柳毅傳書》為代表。
《張生煮海》(李好古作),此劇取材民間故事。張生在石佛寺內彈琴,有龍女來聽,愛之。兩人私訂終身。張生找龍女不見,有道姑來告,并贈以銀鍋等物。張生舀海水于鍋中煮之,海水大沸,龍王不得安,乃以龍女嫁之。
這是浪漫的愛情故事,極可愛。
《柳毅傳書》敘龍女受夫家壓迫,為柳毅所見。龍女托柳毅寄信到龍宮。錢塘龍大怒,救出龍女。龍宮感恩,使龍女嫁柳毅。柳毅未允,龍王送與他許多珍寶。可是柳毅見到龍女很美,就很后悔。后來柳毅另聘別女,龍女冒姓別女嫁與柳毅。
此劇與上劇同樣性質,而情節不同。取材于唐人傳奇,較傳奇有遜色,亦不及《張生煮海》的單純。
神話劇并非就是神仙樂道的度脫劇。神話戲必需有豐富多采的神話色彩與風格,并不是宣傳宗教。而且神話劇也是有現實性的。如《柳毅傳書》寫女性受壓迫,是一般女性的遭遇,不一定是龍女。
神話劇有渴望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傾向,如《張生煮海》。
神話劇結合當時的海外貿易、海外奇談、海外可以得到珍寶的社會現實。
這兩劇都傾向于個性解放。扶助弱者,肯定少年男女的愿望。
《張生煮海》中的龍王爺代表實力派。此劇有反抗性,但是也有缺點,有庸俗的前世姻緣觀念,是小市民的色彩。
《柳毅傳書》也有庸俗的發財思想。
對于三國、水滸戲,我們可以注意兩點:(1)考證也需要,要知道三國、水滸戲的演變,但是不停留在這一方面。要看每個時代的烙印。(2)對于戲改、戲編工作,我們讀古典文學的都有責任。要吸取精華,去其糟粕。我們研究歷史劇,要為了今天的創作和改編。
對于神話劇,要注意神話與迷信的分界線,故事的健康與不健康。神話中的形象是使人感到可愛的,不是可怕的。恐怖的是迷信,神話的幻想中有現實性。
三、元劇中的包公戲
關漢卿有包公戲《蝴蝶夢》、《魯齋郎》,都是出色的作品,在關漢卿一章中已經談到。
《陳州糶米》(無名氏作)是反貪污的戲。故事敘述陳州亢旱三年,六料不收,黎民苦楚,幾至相食。范仲淹學士召集公卿商議,派人去陳州開倉糶米,欽定五兩白銀一石細米。劉衙內保舉女婿楊金吾與其子小衙內(劉得中)去,并私下作弊,改定為十兩銀子一石,小斗出,大秤進。偽稱如百姓刁頑如何整治,從范學士處拿到敕賜紫金錘(此實不通,見范仲淹之糊涂)(以上楔子,范仲淹唱)。第一折,楊金吾、小衙內糶米放賑,刻扣剝削,欺壓良民。張忄敝古去糴米,受欺不服,與之理論,為小衙內用紫金錘打死。臨死前,令其子小忄敝古至包龍圖處告狀(此折張忄敝古唱)。第二折,范學士要另派人到陳州去。小忄敝古到京向包拯告狀,包拯本要告老,想到小忄敝古冤情,愿去陳州(此折包拯唱)。第三折,包拯私行察訪。劉小衙內與私娼王粉蓮相好日久,把紫金錘質當在她家。包拯為王粉蓮籠驢(趕驢的差使),得知內情。小衙內把包拯吊起,后為張千所放下(此折亦包拯唱)。第四折,包拯坐堂問案,使張千拿殺了楊金吾。小忄敝古用紫金錘把小衙內當場打死,報了殺父之仇,為百姓除害(此折亦包拯唱)。此劇正名《包待制陳州糶米》。
此劇結構平平,而現實意義極強。它暴露了統治階級的黑暗,描寫人民的苦難,正面表達了人民的反抗意志(大小忄敝古),人民性強烈,是民眾所喜愛的劇本。
《灰闌記》,正名《包待制智賺灰闌記》,李潛夫(字行道,一字行甫)作。旦本戲。
劇寫張海棠家貧窮,有老母及兄張林。海棠賣俏求食,淪為私娼,與馬員外來往,得其接濟以養母。張林羞之,兄妹常不和,張林怒而離家。海棠嫁與馬員外,生一子。張林失意歸來,知老母已卒,問妹借錢,妹不允。馬員外之大老婆偽與之善,施惡計離間兄妹關系,又反誣海棠有奸夫。大老婆原與趙令史通奸,趁機毒死其夫,陷害海棠,要她放棄家財,留下孩兒,光身子出門,否則告官。海棠理直氣壯,不怕告官。豈知糊涂官判其罪,解往開封府。途中遇其兄,兄妹經解釋誤會后,重好。包公審此案,海棠訴說冤情。大渾家硬說孩兒是她親生,又買通街坊大娘為其作證。包公命用石灰畫一闌圈,使孩子立闌內,由兩個婦人去拽。說若是親娘,便拽得出來。可是海棠輸了,共試兩次,都是她敗。包公使張千選大棒子打海棠,責她不用氣力。海棠訴說,孩兒是她親生,只因憐他幼小,倘我扭折他胳膊,就是自己被打死,也不敢用力拽。于是包待制宣告,把孩兒斷與海棠,決為親娘,并把毒死親夫一案審問明白。
全劇皆海棠唱。此劇有優點:(1)以私娼為正面人物。掃除封建思想,寄同情于女性與被壓迫者。私娼處社會最下層,且為社會所不恥。而此劇作者十分同情這樣一個遭受強迫的女子。她有正義感,備受強暴屈打,不肯屈服。(2)寫兄妹之情真摯。兄妹再遇,辨明冤屈。兄妹感情復好,頗為感人。(3)情節曲折,極有戲劇性。(4)包公問案,全用智慧,切合人情,沒有迷信思想。灰闌斷獄,與《圣經》上所羅門斷獄事可以印證,亦中西智慧有相同者也。此皆人民所創造的智慧,此劇應推為上上之作,與關漢卿劇本并列無愧。
元劇中的包公戲不少,除已提到者外,尚有鄭廷玉的《后庭花》、無名氏的《盆兒鬼》、《合同文字》、《生金閣》等等。
包公戲的意義:反映當時冤獄、強暴之多。包公代表了人民意志,并不是統治者的身分。此類戲都有進步傾向,決不能說清官的作用是緩和階級矛盾的,便一概抹殺。
四、其他優秀作品
《瀟湘夜雨》,即流傳至今的臨江驛故事,作者楊顯之為關漢卿莫逆之交。
劇寫北宋時,張天覺在淮河中翻船,其女為漁翁崔老所救。崔老以配其侄崔甸士。甸士上京赴考,中后,入贅于其座師,得秦川縣令。張氏出門尋夫,找到秦川,甸士不認,稱原是他家偷了東西的婢女,刺配沙門島。張氏一路顛沛,行至臨江驛中痛哭不止。適張天覺為廉訪使,亦宿驛中,夢見亡女,又被哭聲驚醒。天明,父女重逢,悲喜交加。張女愿赴秦川,捉拿其負義之夫,治以重婚之罪。此后得崔老排解,其夫認罪,乃使重圓,而以其后娶者為婢以懲之。
此劇寫出一般科舉得意、拋棄前妻的勢利丈夫。情節曲折的悲喜劇,極佳。惜結尾頗弱,有妥協性。
《賺蒯通》,無名氏作。劇寫蒯通為韓信謀臣,曾勸韓信及早功成身退,以求保全。韓信不聽,為漢高祖所斬。蒯通隱居裝瘋,為隨何所識破,捕入京。設油鍋烹之。通無懼色,為韓信辯,帝乃免其罪。此為歷史劇,出自漢史事。強烈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酷面目,斗爭性強。
《抱妝盒》,無名氏作。歷史傳說故事,寫陳琳與寇承御保全皇子事,情節極佳。
《殺狗勸夫》,無名氏作。劇寫孫大(孫榮)孫二(孫華)為兄弟。孫大不愛其弟,薄遇之,而結交酒肉朋友。其妻頗賢惠,乃殺狗作為門前尸首,以計使其夫覺悟,謝絕惡友,發現其弟之義氣,恢復手足之情。此為有益于倫理、骨肉感情的劇本。第二折孫華在大雪中一段唱詞,指斥貧富階級不平,甚力。文詞爽直,后演為南戲。
《貨郎旦》,無名氏作。家庭問題劇,劇寫妓女張玉娥嫁員外李彥和,李開解庫,有大老婆劉氏,子春郎。劉氏氣死,張玉娥約舊相好魏邦彥私奔。先火燒李家房屋,并推其夫入河中。奶母張三姑攜春郎,幾為魏邦彥勒死,遇救。因無計為生,乃以春郎賣于一女真千戶。千戶卒,春郎長成二十歲。張三姑唱貨郎兒度日,路遇李彥和,方知其未死,在為人放牛。春郎作官路過一驛,找樂人耍笑。張三姑與李彥和來。三姑唱用李家舊事編成的貨郎兒,春郎大為悲痛,乃相認。以胸前朱砂為記,父子團圓。適于此時捉住兩個欺侵窩脫銀的罪犯,即是張玉娥與魏邦彥,喜慶結束。
此劇寫一家為娶妾而破敗,含有教育意義。而最后一折九轉貨郎兒,極為恣肆淋漓。為元劇中保存貨郎兒唱曲情況的,可貴。《長生殿·彈詞》折仿此。
《硃砂擔》(一名《浮漚記》)無名氏作,描寫善良商人的被迫害,為小販訴苦,事情很慘,劇情緊張,寫鬼報仇。
總之,元劇存今者150種左右,光輝燦爛,題材多樣,優秀之作,美不勝收。
上一篇:《黃庭堅與秦觀》
下一篇:《姜夔與詞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