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1045—1105),江西分寧人。字魯直,嘗游潛水山谷寺,樂其林泉之勝,自號山谷道人。又過涪州,又號涪翁。進士出身,做過江西太和知縣,后移監德州德平鎮。后直史局為起居舍人。宋徽宗時點貶元祐黨人,被貶為涪州別駕,安置黔州(今四川彭水縣),后又移戎州(四川宜賓東北),最后貶到宜州(廣西宜山縣)并卒于宜州。年六十一歲。
蘇軾很推崇他,說他的詩“超逸絕塵,獨立萬物之表,世久無此作。”推崇得有些過分。黃庭堅自謙,以為不如蘇軾:“我詩如曹鄶,淺陋不成邦。公如大國楚,吞五湖三江。”他為詩文,力避淺俗,追求高古。后人講宋詩,往往蘇黃并稱。“蜀江西君子以庭堅配軾,故稱蘇黃。”(見庭堅《本傳》)
黃庭堅的詩,無論在內容的豐富和形式的完美上,都遠不如蘇軾,題材也不及蘇詩廣。山谷詩工力深,他長于五古與七律。刻意學古,去陳反俗,好奇尚硬。律詩喜用拗體,有特殊的風格。他又有“脫胎換骨”的藝術手腕。他說:“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窺入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惠洪《冷齋夜話》)換骨是意同語異,用前人的詩意,再用自己的言語出之;脫胎是因前人的詩意而更深刻化,造成自己的意境。總之是在摹擬中求創造,推陳出新。
黃庭堅有《登快閣》一詩,是詩人做太和縣知縣時所作: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詩人以癡兒自比。《晉書·傅咸傳》云:“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癡,復為快耳。”柳子厚有“木落寒山靜,江空秋月明”的詩句,“落木”句系變化而來。“朱弦已為佳人絕”,用鐘子期伯牙事,不知謂誰。
黃庭堅《送王郎》一詩作于元豐七年(1084)。王郎,王世弼,山谷之妹婿。詩中云:“江山萬里俱頭白,骨肉十年終眼青。”《山谷詩集注》說:“山谷此對,極有妙處,前輩多使之。老杜云:‘別來頭并白,相對眼終青’。東坡云:“讀書頭欲白,相對眼終青’。又曰:‘身更萬事已頭白,相對百年終眼青’。又曰:‘看鏡白頭知我老,平生青眼為君明’。又曰:‘故人相見尚青眼,新貴如今多白頭’。又曰:‘江山萬里將白頭,骨肉十年終眼青’。其用‘青眼’對‘白頭’,非一,而工拙各有異耳。”后有“炒沙作糜終不飽”一句,《山谷詩集注》引《楞嚴經》曰:“若不斷媱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成其飯,經百千劫只名熱砂。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不甚貼切。“要須心地收汗馬”一句,《集注》“謂道義戰勝胸中開明,乃曉然見圣賢用心處。”按:此處疑即孟子求放心之意。“有弟有弟力持家”一句,疑此處弟乃女弟之意,即山谷之妹、王郎之妻也。元豐八年,山谷有《寄黃幾復》一首: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聲瘴溪藤。
此詩元注乙丑年德平鎮作。山谷元豐六年癸亥自太和移監德州德平鎮。“我居北海君南海”二句,《山谷詩集注》云:“山谷嘗有跋云,‘幾復在廣州四會,予在德州德平鎮,皆海濱也’。……《左傳》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劉禹錫詩:‘謫在三湘最遠州,邊鴻不到水南流’。”“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山谷詩集注》云:“兩句皆記憶往時游居之樂。今既十年矣。《晉書·張翰傳》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山谷詩集注》云:“《漢書·司馬相如傳》曰:‘家徒四壁立’。《左傳》齊高彊曰:‘三折肱知為良醫。此借用言其諳練世故,不待困而后知也’。”
載于《山谷詩集注》卷四之《奉和文潛贈無咎,篇末多以見及,以既見君子云胡不喜為韻》八首工力遒勁,可為代表作。
朱弁《風月堂詩話》云:山谷以昆體工夫,造少陵境界。
魏泰中說:黃庭堅喜作詩得名,好用南朝人語,專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綴葺而成詩。
呂居仁云:讀東坡詩,如讀《莊子》,令人意思寬大,敢作;讀魯直詩如讀《左傳》,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
山谷好用他人所未使之事,找尋僻典,其結果他的詩意境很新,而不免有艱深之病。與蘇軾的不同:山谷詩高古艱深,蘇軾詩平易自然;山谷近杜韓,蘇軾近韓白(兼容李杜),山谷深,蘇軾大;山谷講究結構章法,蘇軾自由奔放。
蘇軾不僅推崇山谷,也偶效其體作詩。其《送楊孟容》詩云:
我家峨眉陰,與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飲玻璃江。江山不違人,遍滿千家窗。但苦窗中人,寸心不自降。子歸治小國,洪鐘噎微撞。我留侍玉堂,弱步欹豐扛。后生多高才,名與黃童雙。不肯入州府,故人余老龐。殷勤與問訊,愛惜雙眉厖。何以待我歸,寒醅發春缸。
山谷云:“子瞻詩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堅體,蓋退之戲效孟郊、樊宗師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后生不解,故次韻道之。”詩曰:
我詩如曹鄶,淺陋不成邦。公如大國楚,吞五湖三江。赤壁風月笛,玉堂云霧窗。句法提一律,堅城守我降。枯松倒澗壑,波濤所舂撞。黃牛挽不前,公乃獨力扛。諸人方嗤點,渠非晁張雙。但懷相識察,床下拜老龐。小兒未可知,客或許敦厖。誠堪婿阿巽,買紅纏酒缸。
秦觀對黃庭堅詩也頗稱贊。山谷編所作詩,自名以《蕉尾》、《弊帚》。少游云:“每覽此編,輒悵然終日,殆忘食事,邈然有二漢之風。今交游中以文墨稱者,未見其比。所謂珠玉在旁,覺我形穢也。”(《王直方詩話》)
惟山谷詩有極大的影響,開江西詩派。江西詩派之名,起于南宋。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列了陳師道、潘大臨、謝逸、僧祖可、韓駒等廿五人,其中絕大多數是江西人。謂其詩均出于山谷,以山谷為祖師,老杜為遠祖。江西詩派詩人的詩風古硬,講求煉字、工整,他們反對西昆體,但矯枉過正。江西派詩人以陳師道(1053—1101)和謝逸(?—1112)較有名。
清末民初陳三立(《散原精舍詩》)為江西詩派之末裔。
黃庭堅、陳師道的詩,本來有其好處,也有名句。但愛用僻典和拗律。
黃庭堅也寫詞,有《山谷詞》一卷。但他主要是詩人。
秦觀(1049—1100),字少游,號太虛,揚州高郵人。元祐初為太學博士,后又任國史院編修。后貶官到過處州、郴州、橫州、雷州,卒于藤州。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淮海詞》一卷(《宋六十名家詞》本,八十余首),又名《淮海居士長短句》,有《彊村叢書》本,凡三卷。
秦觀是詞人,年少有才華。他的詞婉約柔和近似柳永,但比柳永高雅,近似晏歐,是詞的“正宗”。屬婉約一派,融歐、晏、柳、蘇風格,自成一體。他的詞多寫男女的相思離別,風格清麗。又因他際遇坎坷,不勝天涯謫戍之思,詞中就有一種凄婉哀怨的情緒。代表作有《滿庭芳》“山抹微云”、《黃金縷》“妾本錢塘江上住”等。
與蘇軾同時的還有趙德麟,很風雅,也能填詞。他的《商調蝶戀花》詠《會真記》故事,發展為后來的《西廂記》。
附:唐詩與宋詩的比較
1。唐詩距離樂府歌曲的時代近,而且也有部分的詩是可以歌唱的。唐詩的聲調鏗鏘響亮,或者婉轉抑揚,具有音樂性。宋詩時代,詞已發達,詩則脫離歌曲,近于散文的節奏。
2。唐詩的色彩鮮明,詞藻華麗。形象明朗。宋詩避免絢麗的詞藻,歸于平談。形象同樣明朗,但不是著色畫,而是水墨畫。
3。唐詩以抒情為主,也有敘事歌曲,以激動人的感情。有強烈的感情,浪漫的情緒。宋詩多說理,詞句平易而說理精辟,發人智慧。
4。唐詩高超,題材不平凡。宋詩以平凡的日常生活為題材。
5。唐詩尚多比興,多寄托。興寄深微,含蓄不盡,因而渾厚。宋詩說理曲折達意。高者沉潛深刻,淺者有太說盡之病,近于散文。
6。唐詩深入淺出。作者有詩才,非關學力。宋詩多用典故,求其高雅脫俗,因此比較地難懂。
要之,宋詩繼唐詩,要求創造性,不能不別求面目。唐宋詩品質不同,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有不同之點,但也不能以嚴格的時代來分。杜甫詩已經多用典故,也多議論。但主要用散文風格作詩的是韓愈,擺脫滑熟的音調和美麗的辭藻的是孟東野(郊)。所以韓孟的詩就有宋詩的風格。而宋代的柯山、白石、九僧、四靈又近唐詩風格,故未可一概論。后來學詩的或學唐詩,或學宋詩,是風格的不同。元遺山《論詩絕句》云:“奇外無奇更出奇,一波才動萬波隨。只知詩到蘇黃盡,滄海橫流卻是誰?”照一般人的看法,詩的變化到蘇黃算是盡了。這是指詩的表現手法,蘇黃又與李杜不同。后人或學唐,或學宋,難以出奇制勝了。元明清三代的詩(不說詞曲,專講五七言詩),風格上沒有多少變化,好像摹仿唐宋人的作品似的。說“盡”是指表現手法盡,并不是說題材窮盡。詩的題材當然是無窮的,因為社會在發展變化,人的思想感情也古今不同。
宋詩的風格在北宋時代已經形成,這是和古文運動分不開的。配合古文運動,宋人也以散文的思路作了詩。另外在宋代發展了詞。那倒是以抒情為主,有強烈的感情的詩歌,配合著音樂歌唱。詞有另外新鮮的通俗的語言,而它的思想感情卻又接近了唐詩。
上一篇:《辛棄疾的政論》
下一篇:第四節 其他元雜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