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乾隆時期的重要詞派。其創始人朱彝尊為了改變明代以來詞風的纖弱浮泛,挽救詞的衰落,與同鄉好友汪森共同選錄唐、宋、金、元六百五十九家(不包括無名氏)詞二千二百五十三首,編為《詞綜》,作為學詞的范本。在詞的創作思想上標舉南宋,認為“世人言詞必稱北宋,然詞至南宋始極其工,至宋季而始極其變”(《詞綜·發凡》),推尊姜夔、張炎,認為“姜堯章氏最為杰出”(《詞綜·發凡》),說自己作詞“不師秦七,不師黃九,倚新聲玉田差近”(《解佩令·自題詞集》)。崇尚醇雅,要求“詞以雅為尚”(《樂府雅詞跋》)。與之同調的有秀水(今浙江嘉興)李良年、李符,平湖(今屬浙江)沈皞日、沈岸登,仁和(今浙江杭州)龔翔麟。他們彼此唱和,影響甚大。龔翔麟將各家所作詞合刻為《浙西六家詞》行世,浙西詞派由是得名。至厲鶚而更盛。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卷一一云:“雍正、乾隆間,詞學奉樊榭為赤幟,家白石而戶梅溪矣。”該派風靡詞壇一百馀年,起了一定的救弊補偏作用。但浙西詞人講究聲律詞藻,追求形式美,內容比較貧乏。即如厲鶚詞亦難免饾饤窳弱之流弊,及其末流,格調更為卑下,故文廷式《云起軒詞序》說:“自朱竹垞以玉田為宗,所選《詞綜》音旨枯寂,后人繼之,尤為冗慢。”
上一篇:什么是正始體(“正始文學”)
下一篇:什么是孤島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