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毋忘在莒
典源出處 《史記 ·齊太公世家》:“初,(齊) 襄公之醉殺魯桓公,通其夫人,殺誅數(shù)不當(dāng),淫于婦人,數(shù)欺大臣,群弟恐禍及,故次弟糾奔魯。其母魯女也。管仲、召忽傅之。次弟小白奔莒 (ju),鮑叔傅之。小白母,衛(wèi)女也,有寵于釐公。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及雍林人殺無知,議立君,高、國先陰召小白于莒。魯聞無知死,亦發(fā)兵送公子糾,而使管仲別將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帶鉤。小白詳(佯) 死,管仲使人馳報(bào)魯。魯送糾者行益遲,六日至齊,則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為桓公。”漢 ·劉向 《新序》 卷四 《雜事》:“ (齊) 桓公謂鮑叔:‘姑為寡人祝乎?’鮑叔奉酒而起曰:‘祝吾君無忘其出而在莒也,使管仲無忘其束縛而從魯也,使寧子無忘其飯牛于車下也。”
釋義用法 齊桓公小白即位前曾與鮑叔牙奔莒國避難,即位后,鮑叔牙在祝酒時(shí)提醒齊桓公不要忘記逃亡在莒一事。后用此典表示成功后或順利時(shí)不忘過去的困厄,以警戒自己。
用典形式
【在莒厄】 宋·陳與義:“誓言如齊侯,常戒在莒厄。”
【不忘在莒】 宋·蘇軾:“愿君終不忘在莒,樂時(shí)更賦囚山篇。”
【毋忘在莒】 宋·陳師道:“孰并還家樂,毋忘在莒心。”
【莫忘在莒時(shí)】 宋·范成大:“四方雖是男兒志,莫忘柯山在莒時(shí)。”
上一篇:詩詞典故《武昌種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洗兵雨》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