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頭顱如許
【出典】 南朝梁·陶弘景《與從兄書》:“仕宦期四十左右作尚書郎,即抽簪高邁。今三十六,方作奉朝請,頭顱可知,不如去。”(見《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六)
【釋義】 梁人陶弘景計劃四十歲作到尚書郎隨即辭官退隱,結果到了三十六歲才作到奉朝請,斑白的頭發告訴他原訂的計劃已難以實現(潘岳在三十二歲時已出現花白頭發),他在給從兄的信中感嘆說:“頭顱可知,不如早去! ”感嘆頭上花發不饒人,不如放棄仕途,及時隱退。宋詞中常用此事作為感嘆年邁,不求仕進的典故。
【例句】 ①落魄行歌記昔游,頭顱如許尚何求。(陳亮《鷓鴣天·懷王道甫》2101)這里用本典自嘆年邁,對仕進已無所營求。②五十頭顱,早已覺、飛騰景暮。(郭應祥《滿江紅·次子云弟韻》2227)這里用本典自敘年屆五十,已難發跡。③景物依然,頭顱如許,何事嗟漂泊。(高惟月《念奴嬌》[巖扃不鎖]2284)這里用陶弘景事,自傷年邁,生活失意。④頭顱如許相與,歲寒猶賴有,白發公道。(李曾伯《齊天樂·壬子和陳次賈為壽韻》2809)這里用陶弘景事,傷嘆年華流逝。⑤自笑頭顱如此,奈烏輪難系,駒隙如馳。(李曾伯《八聲甘州·和韻》2813)這里用本典自嘲年邁。⑥其奈頭顱如許。(李曾伯《水龍吟·再和》2822)這里用陶弘景事,自嘆年事已高,壯志未酬。⑦江上路,二十載頭顱,凋落今如許。(翁孟寅《摸魚兒》[卷西風]2947)這里用本典感嘆年華流逝,仕途失意。
上一篇:典故《頭皮猶在》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媧笙》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