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切題《題外相形》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jù)】
本詠秦始,卻言漢文。題外相形,意味深長多矣。(賀裳《載酒園詩話》)
【詩例】
途經(jīng)秦始皇墓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云亦是崩。
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漢文陵。
【解析】
秦始皇墓位于陜西省臨潼縣城東十里處,南傍驪山,北臨渭水。《史記》載其墳“高五十余丈,周四五里余”,落成之初,墳上“樹草木以象山”。其規(guī)模之宏偉自可想見。許渾此詩即寫自己途經(jīng)秦始皇墓時的感受。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云亦是崩”,寫詩人駐足秦始皇墓前,山水形勝,使人頓生“龍盤虎踞”之感。墳上草木蔥籠,層層向上,似要直入云天。這氣勢不正是秦始皇生前聲威煊赫的象征嗎?秦始皇夢想擁有萬世帝業(yè),卻二世而亡。這個短命王朝的覆亡恰與秦始皇生前的聲威構(gòu)成極富諷刺意味的鮮明對照。作者直言不諱地用“亦是崩”三個字,不僅熔鑄了極為豐厚的歷史內(nèi)容,也明確表示了自己對這一歷史結(jié)局的評說。從眼前之實景生發(fā)出卓絕的議論,足見詩人之才華。煊赫不可一世的秦始皇為什么死后不久即會亡國?這本是詩人站在秦始皇墓前所思考的問題,也是該詩“作文章”立意之處,但聰明的詩人避開正面議論,而將筆鋒一轉(zhuǎn),落到眼前的實景:“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漢文陵。”同是青山秋色,秦始皇墓前和漢文帝陵前卻情景迥異:秦始皇墓前冷落無人,漢文帝陵前則游人虔誠地拜謁。“路人”為什么唯謁漢文陵呢?這自然是與他們生前之作為以及他們在后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有關(guān)系。謝枋得云:“漢文霸陵與秦始皇墓相近,秦皇墓極其機巧,漢文陵極其樸略,千載之后,衰草頹墳無異也。然行路之人,拜漢文陵而不拜秦皇墓,為君仁不仁之異,至是有定論矣。”(《唐詩絕句注解》)此說頗有道理。秦始皇剛愎專橫,驕奢兇殘,漢文則謙和仁愛,節(jié)用儉樸。秦始皇驕奢而速亡,漢文帝儉樸而國興。“路人”仰慕漢文帝而冷落秦始皇,正是黎民百姓對他們的最具權(quán)威性的評說,同時,也巧妙地揭示出秦始皇“亦是崩”的根本原因。
這首絕句于輕松疏淡之中融進深厚的歷史內(nèi)容。詩題是《途經(jīng)秦始皇墓》,主旨是批判秦始皇之驕奢,但詩中卻不正面描寫秦皇墓地如何如何,也不直接去揭示秦王朝速亡和秦始皇受后人冷落的原因,只借路人“唯拜漢文陵”,便將這兩位歷史人物的形象推入鮮明的對比之中,從而顯示出作者對他們的褒貶態(tài)度。李商隱有詩曰“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詠史》),講的也是同樣的道理,但這是正面議論,是理性的概括和總結(jié)。此詩則是通過對具體生活場景的客觀描述,讓人們思而得之。賀裳《載酒園詩話》評此詩曰:“本詠秦始,卻言漢文。題外相形,意味深長多矣。”不通過扣題議論,而通過“題外相形”,使此詩筆墨輕淡,筆調(diào)舒緩,而內(nèi)容則深厚凝重,發(fā)人深省。因此詩更符合于形象思維的要求,給讀者留下更多思考和回味余地,故其在同類題材的詩中別具特色,廣為流傳。
上一篇:唐詩藝術(shù)技巧·立意切題《題外求意》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shù)技巧·立意切題《賓主歷然》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