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梁體又稱“柏梁臺體”“柏梁臺詩”,屬于古風的范疇。柏梁體是七言詩的先河,據說漢武帝筑柏梁臺,與群臣聯句賦詩,句句用韻,所以這種詩稱為柏梁體。
提到柏梁臺詩,最早出現于《東方朔別傳》、《漢武帝集》,稍晚的是《藝文類聚》、《古文苑》。清人顧炎武認為是偽作,游國恩據顏延之《庭誥》云“摯虞文論,足稱優洽,《柏梁》以來,繼作非一,所纂至七言而已”,進而考證這首托于古人以文為戲之作,似乎在摯虞的《文章流別集》里已經錄入,則其作不能早于魏晉。而魏晉時代尚清談,一些士大夫遇事互相調笑時,有用聯句語、聯句詩、聯句賦者,如《世說新語·言語篇》記太傅謝安寒雪日召集子侄輩講詩論文,雪下大了,公曰:“大雪紛紛何所似”,兄子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便可以看作是韻同義貫的詠雪聯句詩。
“柏梁臺體”有以下幾個特點:(1)只有七言,沒有五言;(2)只押平聲韻,一韻到底;(3)逐句入韻,可以重韻;(4)前后句意可不相屬;(5)不拘句數。
例如《唐中宗十月誕辰內殿宴群臣效柏梁體聯句》:
潤色鴻業寄賢才。(李顯)
叨居右弼愧鹽梅。(李嶠)
運籌帷幄荷時來。(宗楚客)
職掌圖籍濫蓬萊。(劉憲)
兩司謬忝謝鐘裴。(崔湜)
禮樂銓管效涓埃。(鄭愔)
陳師振旅清九垓。(趙彥昭)
欣承顧問侍天杯。(李適)
銜恩獻壽柏梁臺。(蘇颋)
黃縑青簡奉康哉。(盧藏用)
鯫生侍從忝王枚。(李乂)
右掖司言實不才。(馬懷素)
宗伯秩禮天地開。(薛稷)
帝歌難續仰昭回。(宋之問)
微臣捧日變寒灰。(陸景初)
遠慚班左愧游陪。(上官婕好)
這類聯句詩以其獨特的形式與娛樂性的特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了新的發展,在藝術風格與結構形式上對漢代“柏梁臺詩”有繼承也有發展,最關鍵的一點是魏晉南北朝普通文人創作的加入,使得聯句詩在后來的文學創作中大放異彩。
上一篇:什么是詞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