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于征,劬勞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
鴻雁于飛,集于中澤。之子于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鴻雁于飛,哀鳴嗸。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被愚人,謂我宣驕。
西周王朝是我國奴隸制社會的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為了維護他們的統治地位,對奴隸進行了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奴隸們一方面要為奴隸主耕種封地,一方面還被迫服各種勞役。他們辛勤勞作,創造了大量的財富,然而他們卻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這不能不激起奴隸們的不滿和反抗。因此,在《詩經》中,有不少揭露奴隸主貴族的罪惡,控訴他們強加給勞苦大眾種種災難的罪行的詩篇。像《風》中的《伐檀》、《碩鼠》、《陟岵》、《鴇羽》,《雅》中的《何草不黃》、《蓼莪》、《苕之華》等?!而櫻恪芬彩沁@樣一首反映奴隸們對苦役生活的不滿和怨恨的詩。
關于此詩的作者,諸說不一,莫衷一是。歷來學者多依《詩序》之說,認為詩中“之子”為使臣,本詩為宣王使臣安集流民所作。朱熹則認為“之子”指流民,此詩為流民所作。后又有人據篇中之句”劬勞”皆屬使臣所言,而末章有“維此哲人,謂我劬勞”句,斷此詩為詩人所作。清代方玉潤不同意此說,他認為:“詩人雖能代人言,不能代人難言之言;雖能代人難言之言,必不能代人所不及料之言。哲人之言如此之哲,愚人之言又若彼其愚,則豈人所及料哉?而謂詩人能代之言哉?大抵使者承命安民,費盡辛苦,民不能知,頗有煩言,感而作此?!贝苏f在歷代《詩經》學者中一直占主導地位。而現代學者則多贊成朱熹的觀點,認為此詩是勞動人民在為奴隸主服徭役時唱的歌,是奴隸們被奴隸主強征來為其修筑城邑、宮室,不堪忍受繁重的勞苦,借此歌哭訴自己的悲慘境遇,并諷刺、揭露那吃人的奴隸社會??v觀全詩,此說最為確切。
鴻雁,泛指大雁,《毛傳》說:“大曰鴻,小曰雁?!泵C肅,鳥羽振動聲?!短骑L·鴇羽》中有“肅肅鴇羽,集于苞栩”句。之子,即“這些人”。劬勞,辛苦,勞累?!多掞L·凱風》一章有“棘心夭夭,母氏劬勞”一句。一章首句以“鴻雁于飛,肅肅其羽”起興,由展翅高飛的鴻雁,聯想到正在遙遠的郊野服苦役的奴隸。矜人,貧苦可憐的人,受苦人。鰥寡,方玉潤《詩經原始》說:“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宾姽阎丝芍^苦中之苦者,既使他們亦不能免除勞役,仍要“劬勞于野”,廣大勞動人民的災難深重,奴隸主的暴虐,由此可見一斑?!傍櫻阌陲w,集于中澤?!敝袧杉礉芍校訚芍小4笱阍谔炜诊w累了,降落在水澤中歇息。垣,筑墻?!多嵐{》說:“起房舍,筑墻壁,百堵同時而起?!彪m然辛辛苦建造了百堵高墻,然而這卻沒有奴隸們的棲身之地,無怪乎人們要質問蒼天:“雖則劬勞,其究安宅?“嗸嗸,哀鳴聲。《毛傳》說:“未得所安集,則嗸嗸然?!贝笱阍谔炜罩酗w行,長空中傳來陣陣哀鳴?!本S此哲人,謂我劬勞”,只有那些深明事理的人,才能理解我們的辛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毙?,驕奢,《經義述聞》說:“宣驕與劬勞相對為父,劬亦勞也,宣亦驕也?!麨槌薮笾猓湭q言驕奢,我謂宣示其驕也?!币徽f,表示?!睹珎鳌罚骸靶?,示也。”《傳疏》:“言智者謂我病苦,而愚者猶謂我視民以慢也?!敝挥心切┯薮赖娜瞬朋w察不到我們的疾苦,還說我們驕傲、故縱。
《詩經》中以禽鳥為篇名的詩很多。大抵是由于當時禽類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是當時人們主要的審美對象之一。如《風》中的《關睢》、《燕燕》、《雄雉》、《黃鳥》、《晨風》、《鸤鳩》、《鴟鸮》,二雅中的《鴻雁》、《黃鳥》、《鴛鴦》、《鳧翳》、《振鷺》、《玄鳥》等。在這十幾篇中,尤以本篇命題最妙。鴻雁為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其時成群鴻雁排成“人”字或“一”字隊形向南飛去。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人之情?!疤旄咴频?,望斷南飛雁”即是此種情景。鴻雁哀鳴,更令人觸景生情,平添哀怨。后人以哀鴻形容流離失所的災民,即據此意。以鴻雁為題,訴說心中哀傷憂憤,是再貼切不過的了。
詩中比興手法的運用也十分出色。全詩三章,每章六句。其中前兩句為興句。首章“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以鴻雁自由自在地飛翔來起興,反襯出“流民”,即廣大勞動人民被迫為奴隸主賣命,得不到人身自由的痛苦之情。這種比興,是謂反興,使全詩意境含蓄、委婉,耐人尋味。后二句則直接抒情,痛快淋漓地道出心中的不滿、有張有馳,頗具匠心。二章以鴻雁“集于中澤”比興,引出“雖則劬勞,其究安宅”的感慨。鴻雁飛累了尚且可以在水澤中歇憩,而奴隸們辛勤勞動,“百堵皆作”,到到來卻無安身之處,這也是反興。三章則用鴻雁的哀鳴引出哲人與愚人對奴隸的不同的看法、態度,也可以說是比興自然、貼切,富于形象性。篇中重章疊句、對偶、迭字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也恰到好處。加上鮮明、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整齊、和諧的韻律,使全詩一唱三嘆,余味無窮。詩中雙句句尾用韻,每章換韻,更增添了詩的節奏感和音樂感。
上一篇:《鴻雁》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鵲巢》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