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兮蕭蕭, 秋風陣陣吹來其聲蕭蕭,
舒芳兮振條。① 樹木花草在秋風中動搖。
微霜兮眇眇, 微霜輕輕降臨微寒漸生,
疾殀兮鳴蜩。 飛蟬蜷縮雙翼不再鳴叫。
玄鳥兮辭歸,② 春燕即將飛回溫暖南方,
飛翔兮靈丘。③ 它在神山上空飛翔盤繞。
望溪兮滃郁, 我看見山谷中云氣彌漫,
熊羆兮呴嗥。④ 山林里熊羆在聲聲吼叫。
唐虞兮不存, 今天世上已經沒有堯舜,
何故兮久留? 為何久留這里忍受煎熬?
臨淵兮汪洋, 瞻望大川流水無邊無際,
顧林兮忽荒。 回視山林樹木隱隱約約。
修余兮袿衣,⑤ 我已經修整好自己衣裳,
騎霓兮南上。 騎上虹霓高高飛向南方。
乘云兮回回,⑥ 我乘著那彩云迅速奔馳,
亹亹兮自強。⑦ 我要勤勉不倦莊敬自強。
將息兮蘭皋, 我將在蘭草的水濱休息,
失志兮悠悠。⑧ 考慮不周使我深思難忘。
蒶蘊兮霉黧,⑨ 我的憂思郁積面目垢黑,
思君兮無聊。 我思念著君王愁悶難當。
身去兮意存, 身離國君但還情牽意連,
愴恨兮懷愁。 胸中滿懷憂愁內心悲傷。
(黃壽祺梅桐生譯)
【注】①舒芳:使花草舒展、搖動的意思。振條:讓樹枝動搖。②玄鳥:燕子。③靈丘:神山。④呴:同吼。嗥(hao):野獸叫。⑤袿(gui)衣:長襦,即長衣。⑥回回:雜沓奔馳的樣子。⑦亹亹(wei):勤勉不倦的樣子。⑧失志:欠考慮。⑨蒶蘊(fenyun):蓄積。霉黧(meili):霉,青黑;黧,黑黃。
善于以鋪陳手法寫景,通過景物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楚辭的藝術特點之一。作者在這首詩中,也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手法,將屈原對楚國政治黑暗、人民橫遭摧殘的憂憤之情,以及對君王、對故國家鄉的深深懷戀,寓于形象生動的景物描寫之中,把情感表達得深沉含蓄,曲折有致,讀來感人肺腑。
詩篇剛剛發端,作者就用白描手法,勾勒、描繪出了一幅蕭條、慘淡的荒野秋景圖。在那茫茫山野中,秋風凄緊,樹木花草在冷風中瑟瑟發抖;微霜又進一步帶來了寒意,蟬兒噤口不言;燕子急忙從山上匆匆飛走,到南國尋找溫暖的地方。于是,山谷里只留下一片空寂,在那彌漫的云氣中,傳來一陣陣熊羆的吼叫聲,顯得恐怖而又陰森。這是一個多么令人毛發悚然的所在!這是楚國某地當時的自然實景嗎?是的,在古代的蠻荒之地,又當肅殺的深秋時節,理當如此。但又不完全是自然實景,作者在細致地描寫這些景物之時,已經從筆底毫端攝入了政治腐敗、氣息奄奄的楚國的政治影象,是一種形象的比喻,借以鉤劃出屈原個人悲劇產生的社會背景。在楚國,由于奸邪當道,政治混亂,君王也昏庸糊涂,正直的愛國之士屈原被讒放逐,從此,國事日非,民生凋敝,國力不斷衰弱,這與這幅秋景圖所反射出來的折光,不正是絲絲入扣、完全吻合嗎?同時,這些景物也形象地反映了屈原在遠謫窮荒、間關萬里的情況下,那種悲涼、孤寂、憂憤的心情。在這些景語之中,蘊含著十分豐富而又深刻的情語,諷誦之后,不禁哀感沉痛,蕩氣回腸。
而對這樣的腐敗政治和自己的不幸遭遇,屈原將作何考慮呢?他首先想到的是,要象玄鳥之辭歸一樣,離開這個污濁的社會,另覓理想之所。“唐虞兮不存,何故兮久留”,正是這種憤慨心情的表現。于是,他在不無留戀地回顧了那象征楚國的隱約可見的蕭瑟山林之后,修整好自己的衣裳,騎上虹霓,乘著彩云,載欣載奔,飛向南方。這些美好的想象和一連串輕松自如的動作,活畫出了屈原在剛剛離開逼人的政治漩渦之后,那種如釋重負的、歡欣愉快的喜悅心情。這一段,寫得色彩濃麗,境界開闊,氣魄雄偉,把屈原的形象和心理刻劃得栩栩如生,具有懷抱盡舒的藝術情思。
然而,當屈原在“將息兮蘭皋”的時候,又不禁“失志兮悠悠”了,內心充滿了愁苦。這是為什么呢?“思君兮無聊”,“身去兮意存”,道出了個中原因。原來,屈原面對黑暗政治,雖然想離開君王,遠走他鄉,但這僅僅是他思想上的一個方面,而且這個方面是由于遭際坎坷、情緒憤激所致。他的思想中的更為主要的方面,卻是時時刻刻都在以家國、君王為懷,希望國王重新振作起來,國家變亂為治,家鄉再度興旺繁榮。如今,在飄泊天涯、萬里投荒的艱難困境中,思家念國的心情就自然而然地更加強烈起來。他面目黧黑,內心悲傷,滿懷憂愁,可見日夜不停地眷念祖國之深。最后兩句“身去兮意存,愴恨兮懷愁”,就直接表明了他的這種心情,是全詩的點睛結穴之處,也是面前層層鋪墊,多方映襯的最后歸宿。它以直抒懷抱的形式,與前面的景語相為麥里,把感情推向了高潮,表現出屈原熱愛祖國家鄉的強烈感情,同時留給了讀者以無窮的回味余地。這種層層推進、最后點明主旨的表現方法,對于描寫曲折復雜的感情,起了很好的作用。
本篇句式整齊,如果去掉“兮”字,就是規范的四言詩,顯然是取法《九章》,讀來節奏和諧,瑯瑯上口,流暢自然。本篇還較多地使用了疊字,如“蕭蕭”、“眇眇”、“回回”、“悠悠”等,增加了音韻美,有助于表達憂憤而又纏綿的感情,使筆調顯得蒼涼雄渾,悱惻動人。
上一篇:《蒹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蓼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