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高古
古代詩學概念。指高遠古雅不涉俗韻的風格。唐代白居易《與元九書》:“以淵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園。”張為《詩人主客圖》以孟云卿為“高古奧逸主”。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則進一步立為一目,并形容“高古”道:“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蹤。月出東斗,如風相從,太華夜碧,人聞清鐘。虛佇神素,脫然畦封,黃唐在獨,落落玄宗。”首先以真人形象表現高邁、亙久這兩方面的特點;次以風月相伴,太華夜鐘體現“高古”結合之韻致,終以寄心于太古、風神超乎世俗規范概括“高古”的精神實質。這與司空圖偏重飄逸、沖淡是互為映襯的。“高古”一詞在后代曾較流行,但含義并不盡同,顯示了各時代的詩學風尚。蘇軾對司空圖的“高古”頗有體會,他評魏晉以來詩人“高風絕塵,亦少衰矣”,李杜之后,“雖間有遠韻,而才不逮意”,說司空圖“崎嶇兵亂之間,而詩文高雅”(《書黃子思詩集后》),確實得其要意。嚴羽標舉詩之九品,首先即“高”、“古”兩品(《滄浪詩話·詩辨》),他評阮籍《詠懷詩》:“極為高古,有建安風骨”,評韓退之《琴操》“極高古,正是本色,非唐賢所及”(《詩評》)。張戒《歲寒堂詩話》:“世徒見子美詩多粗俗……非粗俗,乃高古之極也。”又評孟郊“格致高古”。至于陶明濬《詩說雜記》解嚴羽之“高”、“古”云:“何謂高? 凌青云而上,浮顥氣之清英是也。何謂古? 金薤琳瑯、黼黻溢目者是也。”則拘于形跡。李夢陽曾說:“高古者格也,宛亮者調也。”(《駁何氏論文書》)也已與司空圖在風格、精神上的“高古”有所不同。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骨力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