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邑志林》的主要內容,《鹽邑志林》導讀
《鹽邑志林》是我國第一部郡邑叢書。是明樊維城在任海鹽縣知縣時,搜集海鹽縣古今名人著述匯集而成。鄉紳胡孝源曾幫助搜集注撰,姚士麟、劉祖鐘曾貢獻秘本、資助編書。該叢書刊成于明天啟三年(1623),又有民國二十六年(1937)商務印書館《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本。
樊維城(生卒年不詳),字元宗,湖北黃岡人,曾任海鹽知縣、禮部主事、上林苑典簿、戶部主事、福建按察司副使等。
海鹽縣自漢代以來,均屬于吳郡,而東吳的陸績、陸璣,南朝陳顧野王都是吳郡人,居住地屬于海鹽轄境。晉朝的干寶、五代的譚峭雖不是吳郡人,但因他們都曾僑寓海鹽,因此將他們的撰述也一并列入。該叢書收書41種,72卷,卷首有樊維城和朱國祚序。包括吳3家,陸績《易解》、《易傳》、陸璣《草木蟲魚疏》。晉2家,干寶《易解》、《搜神記》。陳1家,顧野王《玉篇廣韻》。唐1家,陸廣征《吳地記》。五代1家,譚峭《譚子仕書》。宋3家,許棐《樵談》,魯應龍《閑窗括異志》,常棠《水志》。元1家,姚桐壽《樂郊私語》。明28家,王樵《槜李記》,鄭茂《靖海記略》,張寧《奉使錄》,徐成《西園雜記》,徐泰《詩談》,錢琦《測語》,許相《鄉貽謀錄》,董谷《碧里雜存》,鄭曉《吾學編余》、《今言類編》、《言類編》,錢薇《海石子》,王文祿《龍興慈記》,仇俊卿《通史它石》、《玄機通》,胡仲憲《仰崖遺語》,陳言《潁水遺編》,鐘北斗《烏槎幕府記》,朱元弼《禮記通注》、《猶及篇》,鄭心材《擇語》,采九德《倭變事略》,崔嘉祥《鳴吾雜著》,劉世教《救荒著略》,呂北禧《呂氏筆記》,彭宗孟《江上雜記》,姚士麟《吳少君遺事》、《見只編》,附呂元善《圣門志》。
《鹽邑志林》是我國歷史上最早刊刻的地方叢書,對后來同類叢書的編纂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它搜集秘本,摹刻原書,首尾尚稱完備,異于明代書賈俗士刻書刪節割裂標新立異者。唯其中少數書仍有刪略,如《仕書》原書6卷,此本僅1卷。《搜神記》原書20卷,此本僅2卷。又以《玉篇》、《廣韻》合為一書,且誤題顧野王書為《玉篇直音》,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該叢書“例近說郛”。實際上《鹽邑志林》所收各書,元以上各家大多尚有傳本,明代諸家著述,除少數知名的以外,其他多為不易見到的本子。像《圣門志》一書,內容十分豐富,但以前人們僅僅知聞,直至該叢書刊行,才得始見。
上一篇:《鹽井圖說》的主要內容,《鹽井圖說》導讀
下一篇:《鹽鐵論》的主要內容,《鹽鐵論》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