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共和國文學
由于17世紀荷蘭殖民者和18世紀末英國殖民者的入侵,南非的傳統文化受到了破壞,至今沒有統一的語言,南非大部分作家用英語和阿非利卡語(南非荷蘭語)寫作,也有一小部分人用民族語言寫作。
班圖語文學:指祖魯、科薩、巴蘇陀、茨瓦納民族語言文學。17—18世紀是非洲民間口頭創作的“黃金”時代。19世紀祖魯最大的詩人馬戈爾瓦內的詩歌就是在民間口頭文學的基礎上創作的,他的作品頌揚了祖魯民族領袖沙卡的英勇氣概和大無畏精神。20世紀20—40年代,南非各民族語言作家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顯著成就,著名的詩人有克·姆卡伊等,他們的詩歌表現了反抗的主題,對英國統治者進行了辛辣的諷刺。上世紀與本世紀之交,民族語言作家轉向長篇小說的寫作,著名的作家有托馬斯·莫福洛、艾·勃·塞戈埃特、約翰·杜貝等,他們的小說有的寫自己民族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有的描寫反對奴役的英勇斗爭,也有的描寫了歐洲文明滲入傳統生活使部族關系瓦解,還有一些是描寫非洲農民入城打零工的顛沛流離的生活。50—60年代,作家們為了抗議種族歧視政策,有的停止了寫作,有的改用英語寫作。
阿非利卡語文學:17世紀中期,荷蘭人揚·范·里貝克醫生的《日記》》是這種文學的第一部作品。本世紀上半葉的著名作家有約翰·范·布留亨、亞伯拉罕·容克等。他們的作品描寫了阿非利卡人“光榮的過去”,窮人(包括白人和黑人)兄弟在殘酷的階級社會中為生存而進行的斗爭。50—60年代的著名作家有艾斯·克里赫、揚·塞巴斯提安·拉比、霍特弗里德·弗朗茨等。這些作家有的屬于“抗議文學”隊伍中的進步作家,他們反對歧視非白種人的政策; 有的作家引導人們逃避現實; 更有一部分作家公開為殖民主義辯護,美化“白人”和 “黑人” 的關系。到60年代中期以后,越來越多的人改用英語寫作。
英語文學:在19—20世紀之交,從白人中間涌現出一批用英語寫作的作家,如奧麗芙·席萊納等。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白人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作家的人數越來越多,如羅 ·肯貝爾、威廉 ·普洛麥爾、薩·格·米林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語文學得到了蓬勃發展,涌現出大批作家,其中非洲黑人和混血種作家著名的有彼得·阿伯拉罕姆斯、阿列克斯·拉·古瑪、艾澤基耶爾 ·慕帕赫列列等 。白人著名作家有阿蘭·佩頓、杰拉德·戈登、杰克·考普、內丁·戈迪默等。戰后初期,進步文學一度得到繁榮,很多作家贏得了國際聲譽,但好景不常,由于南非種族制度的建立,文學傾向和流派發生了明顯的兩極分化,種族關系問題逐漸變為文學上占主要地位的題材。作家隊伍也由于如何對待種族關系這一問題,十分明顯地分為進步、反動和逃避現實三派。上面提到的作家大部分屬于“抗議文學”陣營的進步作家;屬于反動陣營 “殖民文學”隊伍的作家則有宣揚 “白人優越”思想的丹·雅各布森和帕伊·帕克等; 還有一部分專門描寫異國情調、用非洲人的“野蠻”生活烘托歐洲人纏綿悱惻愛情的作家如斯圖阿特·克魯齊等。1948年起南非實行種族歧視政策,許多進步作家在50—60年代先后遭到迫害或被迫永遠離開南非,因此,60年代以后,南非進步文學變成了 “流亡文學”。
上一篇:前浪漫主義
下一篇:印度烏爾都語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