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佛說長頌·重宣法義》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經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破有法王,出現世間,隨眾生欲,種種說法。
如來尊重,智慧深遠,久默斯要,不務速說。
有智若聞,則能信解;無智疑悔,則為永失。
是故迦葉!隨力為說,以種種緣,令得正見。
迦葉當知!譬如大云,起于世間,遍覆一切;
慧云含潤,電光晃曜,雷聲遠震,令眾悅豫。
日光掩蔽,地上清涼,叆叇①垂布,如可承攬。
其雨普等,四方俱下,流澍無量,率土充洽。
山川險谷,幽邃所生,卉木藥草,大小諸樹,
百谷苗稼,甘蔗葡萄,雨之所潤,無不豐足,
干地普洽,藥木并茂。其云所出,一味之水,
草木叢林,隨分受潤。一切諸樹,上中下等,
稱其大小,各得生長,根莖枝葉,華果光色,
一雨所及,皆得鮮澤。如其體相,性分大小,
所潤是一,而各滋茂。佛亦如是,出現于世,
譬如大云,普覆一切。既出于世,為諸眾生,
分別演說,諸法之實。大圣世尊,于諸天人,
一切眾中,而宣是言:‘我為如來,兩足之尊,
出于世間,猶如大云,充潤一切。枯槁眾生,
皆令離苦,得安隱樂,世間之樂,及涅槃樂。
諸天人眾,一心善聽,皆應到此,覲無上尊。’
我為世尊,無能及者,安隱眾生,故現于世,
為大眾說,甘露凈法,其法一味,解脫涅槃,
以一妙音,演暢斯義,常為大乘,而作因緣。
我觀一切,普皆平等,無有彼此,愛憎之心。
我無貪著,亦無限礙,恒為一切,平等說法,
如為一人,眾多亦然。常演說法,曾無他事,
去來坐立,終不疲厭,充足世間,如雨普潤。
貴賤上下,持戒毀戒,威儀具足,及不具足,
正見邪見,利根鈍根,等雨法雨,而無懈倦。
一切眾生,聞我法者,隨力所受,住于諸地。
或處人天,轉輪圣王,釋梵諸王,是小藥草。
知無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三明,
獨處山林,常行禪定,得緣覺證,是中藥草。
求世尊處,我當作佛,行精進定,是上藥草。
又諸佛子,專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
決定無疑,是名小樹。安住神通,轉不退輪,
度無量億,百千眾生,如是菩薩,名為大樹。
佛平等說,如一味雨;隨眾生性,所受不同,
如彼草木,所稟各異。佛以此喻,方便開示,
種種言辭,演說一法,于佛智慧,如海一渧。
我雨法雨,充滿世間,一味之法,隨力修行。
如彼叢林,藥草諸樹,隨其大小,漸增茂好。
諸佛之法,常以一味,令諸世間,普得具足,
漸次修行,皆得道果。聲聞緣覺,處于山林,
住最后身,聞法得果,是名藥草,各得增長。
若諸菩薩,智慧堅固,了達三界,求最上乘,
是名小樹,而得增長。復有住禪,得神通力,
聞諸法空,心大歡喜,放無數光,度諸眾生,
是名大樹,而得增長。如是迦葉!佛所說法,
譬如大云,以一味雨,潤于人華,各得成實。
迦葉當知!以諸因緣、種種譬喻,開示佛道,
是我方便,諸佛亦然。今為汝等,說最實事:
‘諸聲聞眾,皆非滅度。汝等所行,是菩薩道,
漸漸修學,悉當成佛。’”
【注釋】
①叆叇:云彩很厚的樣子,形容濃云蔽日,如:暮云叆叇。
【譯文】
這時,世尊欲重宣此義,便說偈道:
“破除萬事萬物實有觀念的如來佛,來到這個世間,隨順眾生的各種欲念,而說各種各樣的法門。如來佛是至尊至貴的,他的智慧深邃而悠遠,可他長期以來將其道法中最要害的東西一直默默地藏在心中,始終不急于為眾生宣說。因為有智慧的人聽了,能夠理解并相仰,而那些沒有智慧的人聽了,就會疑惑不信,從而永遠失去信解無上妙法的機會。所以,迦葉呀,如來佛便根據眾生所能接受的程度,利用各種各樣的因緣而善巧說法,使眾生皆能逐漸獲得正確的見解。迦葉,你應當知道,譬如世間出現密云、覆蓋了整個大地,這種象征智慧的密云,飽含著雨霖,電光閃爍,雷聲遠震,一場滋潤大地的瑞雨即將來臨,眾生心中無不喜悅。此時,日光掩蔽于密云之中,大地一片清涼,濃云低垂,似乎舉手可及。一時間,瑞雨均勻地降落到四面八方。此雨取之不盡,流注無量,整個大地無不滋潤。那些生長在山川險谷以及黑暗隱蔽之地的花木藥草、大小諸樹、谷物禾苗、甘蔗葡萄等無不充分而透徹地享受到這場瑞雨的滋潤。干旱的大地一片濕潤,藥草樹木并茂同盛。這片密云所出之雨水是同一無二的一味之水,所有的草木叢林各依其本分接受滋潤。一切樹木分為上、中、下三等,各依其大小而得到生長。草木的根、莖、枝、葉、花果的五光十色,皆因同一雨水的澆灌而得到鮮嫩或光澤。花草樹木的體相有大小的不同,所以,雖然是一雨所潤,但各自卻獲得了不同程度的生長或茂盛。如來佛也是如此,就像密云遍覆大地一樣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為眾生分別演說各種法最真實、最圓滿的教義,大圣世尊在諸天和人類的一切眾生當中宣告說:‘我是如來,福慧雙方具足。我出現于世間,猶如大云一樣,滋潤一切枯槁眾生,使他們都能脫離三界苦難,獲得安穩快樂,包括世間之樂和出世間的涅槃之樂。天界和人類之中一切善于聽法的眾生都應該到這里來瞻仰、禮拜無上尊貴的如來佛。’我是一切世間中的至尊,沒有誰會超過我的地位。為了安穩眾生,我才出現于世,為大眾講說如同甘露一般清凈的圣潔妙法。這種妙法只有一個宗旨,就是使所有眾生獲得解脫,證入涅槃。如來佛以一種清凈妙音,演說法義,流暢通達。為了至高無上的大乘佛道,他經常是通過各種因緣來隨宜說法。
如來佛認為一切眾生普皆平等,所以沒有任何愛此憎彼之心。我沒有任何貪著,所以也沒有任何障礙,我恒久不息地為一切眾生平等無別地講經說法。我對一人這樣說,我對眾人也這樣說。除說法之外,我再無別的事情,所以,無論是來是去,是坐是立,我始終不知疲倦,不厭其煩地講經說法以滿足世間一切眾生的需要。就好像天雨普潤大地萬物一樣,我講經說法也是平等無別地針對所有眾生的,無論貴賤和上下,無論持戒者還是毀戒者,無論威儀具足者還是不具足者,無論持正確見解者還是持謬誤見解者,無論聰明伶俐者還是愚鈍無知者,我都平等無別地施予他們佛法之雨,而沒有一絲懈怠和疲倦。
所有一切眾生,凡是聽聞過我說法的,都會根據他們的接受能力而聞法受益,各處不同的境地。有的處于人和天的境地,如人間的國王,天界的帝釋、梵天等天王等,這些眾生如同小藥草一樣。有的眾生知清凈佛法,能得涅槃果報,可獲六種神通和三種明達。他們獨處山林,經常修習禪定,證得緣覺果位。這些眾生如同中等藥草一樣。有的眾生求佛而來到世尊的處所,他們希望自己將來也能成佛,并為此而修行精進,禪定等大乘法門。這些眾生如同上等藥草一樣。有的佛弟子專心學習佛道,經常從事慈悲濟世之事,堅信自己未來也可成佛。這些眾生如同小樹一樣。有的眾生能安住于各種神通,轉不退之法輪,講經說法,普度無量億眾生,這些菩薩如同大樹一樣。
如來佛平等說法,好似一云所下的一味之雨,眾生各依其根基大小而接受不同的程度,就像那些藥草樹木一樣,同得滋潤而所受各異。如來佛以此為喻,進行權巧開示,以種種言辭演說一乘妙法,這在佛的無量智慧當中,猶如滄海之一粟。我施的法雨充滿世間的各個角落,此法雨即一乘妙法,眾生根據其各自的接受能力而進行不同層次的修行,如同藥草樹木各隨其大小而接受不同的雨量,從而各自逐漸生長壯大。
諸佛的妙法常以一乘之味使一切世間的所有眾生都得到充分品嘗,他們依法漸次修行,都能成道證果。聲聞和緣覺弟子處于山林之中修行,他們聽法之后獲得羅漢果位,現世之身已是輪回果報中的最后一身,來世即進入涅槃解脫之境。如同藥草經過天雨的滋潤而各自得以生長壯大。諸多菩薩具有堅不可摧的智慧,他們對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一切均明察無礙,他們的目標是求得至高無上的佛乘,這些菩薩好比小樹受雨而得增長一樣。還有一些在禪定中獲得神通之力的眾生,他們一聽到諸法空相,心中非常喜歡,身放無量寶光,普度一切眾生,他們好比是大樹,也一樣承受天雨而獲增長。如此看來,迦葉,佛說的法好比是天空中的密云,以其一味之雨滋潤于人這種花,從而使他們各得成長,開花結果。迦葉,你應當知道,通過各種因緣、各種譬喻來開示佛道妙法,是我的方便權巧之力,一切佛也都是如此。今天,我為你們宣說最真實的情況:‘所有的聲聞大眾都沒有獲得真正的滅度,你們所修行的是大乘菩薩道,只要你們循序修學,將來都會證果成佛。’”
【鑒賞】
釋迦牟尼為了加強理解,重申法義,就用偈頌的形式把前面的內容做了一次重復敘述。
其結構和長行部分基本一致,分三部分:首先“頌法說”,再“頌喻說”,還是包括“頌無差而差”和“頌差而無差”兩段,最后“頌法合”,依次有“頌合無差而差”和“頌合差而無差”。
上一篇:法華經《第二節·三人請記·如來與授》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下一篇:法華經《第二節·分身遠集·開多寶塔》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