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筼筜谷噴飯
【出典】 宋·蘇軾《蘇軾文集》卷一一《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與可……因以所畫《筼筜谷偃竹》遺予,曰:‘此竹數尺耳,而有萬尺之勢。’筼筜谷在洋州,與可嘗令予作《洋州三十詠》,《筼筜谷》其一也。予詩云:‘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與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于陳州。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
【釋義】 筼筜谷,在陜西洋縣西北十里,其地多產竹。北宋畫家文同(與可)喜來此谷留連,并作畫名《筼筜谷偃竹》贈表弟蘇軾。蘇軾作《筼筜谷》詩贈文同,其中多打趣表兄清貧愛竹的諧謔語。文同于燒筍晚食時收到此詩,不覺失笑噴飯。后用作詠竹的典故。
【例句】 ①驢背夕陽同倒載,醉鄉只在筼筜谷。(黎廷瑞《滿江紅·賦竹樽》3387)這里賦竹制酒尊而點出產竹之名地筼筜谷,以顯示酒尊出處之貴與作者酒興之雅。②何須噴飯笑當時,筼筜谷,盈尺小鵝溪。(張炎《小重山·煙竹圖》3517)這里用“筼筜谷噴飯”一典以詠眼前“煙竹圖”,暗有將前代名畫《筼筜谷偃竹》與之相比美,而肯定后者功力不讓前人之意。
上一篇:宋詞典故《筼筜》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簪山帶水》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