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南有樛木,(韓樛作朻。)
葛藟纍之。
樂只君子,
福履綏之。
(纍、綏,脂部。)
南有樛木,
葛藟荒之。
樂只君子,
福履將之。
(荒、將,陽部。)
南有樛木,
葛藟縈之。
樂只君子,
福履成之。
(縈、成,耕部。)
〔譯文〕
南山有棵老樹彎又彎,葛藤緊緊把它纏。和樂的君子啊,歡樂安寧福祿來。
南山有棵老樹彎又彎,葛藤緊緊把它盤。和樂的君子啊,歡欣安寧福祿長。
南山有棵老樹彎又彎,葛藤纏繞往上爬。和樂的君子啊,福祿來到永安康。
〔評介〕
《樛木》三章,章四句。這是一首祝福別人得到幸福的民歌。《小序》謂:“后妃逮下。”而《大序》又曰:“無嫉妒之心。”到宋朱熹《詩集傳》也因其說。今多不從。今人藍菊蓀先生認為,《樛木》這首詩,是對勞動者的歌頌,希望能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這種見解很符合詩的本義。
詩中“樂只君子”句中的“君子”是指何人?歷來說法不一,概括起來有:(1)指剝削階級統治者,如《魏風·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小雅·采薇》:“君子所依,小人所腓”等;(2)宋朱熹認為指“小君內子”即后妃姨太太;(3)指勞動者。在《詩經》中的“君子”指一般勞動者也是有的,如《王風·君子于役》篇中的“君子”就是指當兵的征人,反復體味詩意,本詩的“君子”指善良的勞動者,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首詩共12句,只調換6個字,反復詠嘆。這些都是為了避免平淡,使之更新穎,便于抒發感情,這也是民間歌謠的特點,有鮮明的個性,富有表現力,有藝術魅力。高爾基說:“接近民間語言吧,尋求樸素簡潔健康的力量,這力量用二三個字就造出一個形象。”《樛木》篇亦然。
上一篇:《桓》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武》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