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印奇冤郭公傳
清代白話長篇譴責小說。六卷五十二回。題“也是道人手著”。作者無考。成書于清宣統三年(1911)秋前。
現存主要版本有1912年上海書局石印本,藏南京圖書館。1986年百花文藝出版社排印上海書局石印本。
郭繼泰,字又宗,別號尋梅,山西太原榆次縣人氏。祖父為明經進士,父中舉人,世代積德,鄉里有“郭善門”之稱。生而穎異,聲音洪亮,體魄清偉,喜讀《左傳》、《國策》、《國語》、《史記》等書,獨不喜八股文。父親教導他:八股文雖無與于學問,實有關于科名;功令所在,非此無進身之階。繼泰不得已而為之,光緒二年丙子科中第十九名舉人。次年老父病故,遂灰仕進之心,涉獵諸子百家、醫卜小道,慷慨好義,鄉里有“小仲由”、“小孟嘗”之稱。其兄繼先,再三勸導責以大義,始北上赴考。光緒十五年己丑會試首選一等,以知縣簽分安徽試用。在皖院候補之時,因秉性剛方,不肯鉆營奔走,保持書生本色,人皆笑其迂。后經皖南道成瑞甫保薦,查渦陽縣龍山營營官毆斃兵丁一案,處理得當,初露頭角。光緒十九年,任鳳陽府靈璧縣事。
郭公上任未進縣衙,就有人攔轎喊冤,蓋為王家橋爭水口一案,已歷三年未決。事涉泗洲官衙,歷任知縣都不愿開罪,未能明斷。郭公發文泗洲約期共同勘查,遭拒絕,就親赴現場踏勘地形,并繪成地圖詳加說明。次日一早行文馬遞泗洲。泗洲官長文翰始知郭公非等閑之輩,親自上縣衙共商此案,終于案情大白,昭雪受誣田農。郭公在靈璧縣,審案清正,聲名大震,人稱“郭青天”。有老婦人白紙告狀,訴因光棍吳三吞煙自斃,兩個兒子曹維邦、曹維太被誣殺人之冤。前任萬知縣已經審結上報。郭公力排眾議為曹氏二子平反冤獄。又審清拔貢生倪樹仁唆訟親家逼死女兒的假案,合縣稱頌。
廣東學臺工部右侍郎惲彥彬過境,惡仆仗勢欺人,欲行勒索。郭公秉公而辦,不畏權勢,又打發了企圖敲詐的學臺廚頭。學臺大人在轎中挑剔轎夫,要打要罵,轎夫們嚇得不敢作聲。郭公當學臺之面詼諧揶揄“訓斥”轎夫,弄得學臺大人羞愧難當,無地自容。郭公當即告辭而走,亦不送他出境。鳳陽縣犯案的一伙強盜,在靈璧縣被拿獲,郭公備文移知。不想鳳陽縣為避參處分,諱盜不報,幾個月不來提去犯人。郭公親自押送到了鳳陽縣衙。經歷莊介偉卻要勒索規費銀洋一百元,無錢就不予收案。郭公去府衙稟告,又被丁役阻擋,乃大怒闖進知府大堂暖閣,莊經歷始大驚,收下案犯。不料王道臺六姨太死了一個女兒,要積陰德不殺生,準備從輕發落這伙強盜,竟不顧朝廷王法,縱盜殃民,遭郭公怒斥。
郭公在縣清理積案,嚴拿盜賊,不上半年,靈璧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官清民安。郭公又歷任青陽知縣、東流知縣,為官清廉,錢谷農桑諸務必求實而行,遍查災情,視事恤民。光緒三十年,宿松縣同仁堤坍塌,乃江鄂皖三省分轄。藩憲委郭公會同地方官興筑大堤。適逢春雨,不易招工,乃決定破例提高工價,逢節另加賞錢,早日完工有賞,且備應時藥品,以備不時之需。令下,鄉民群集,郭公每日親自上堤監督。完工后,又對修堤毀民之田均予撫恤。地方紳民,感公之德,送上許多萬民牌、萬民傘。
郭公調任當涂縣知縣,屬太平府管轄。知府汪萬麟,人稱“汪八萬”,江蘇陽湖人,生得五官鄙瑣,貪淫性毒,外表雖是布衣疏食,一副假斯文,實際上滿肚子男盜女娼,臭名昭著。當涂縣復修文廟,汪八萬串通下屬,監守自盜,修廟工程草草了之,大小貪官中飽私囊。郭公到任后,首先設立農桑公局,為民謀生,卻斷了那些雜佐衙門敲詐愚民的生意財路。巡檢楊匯貞人稱“楊剝皮”,用厚禮走汪知府門路。汪八萬得賄徇私,下令農桑公局撤局停辦。汪八萬忌憚郭公嚴正,不能大肆貪婪之毒,銜恨在心,每思藉端陷害,怎奈郭公清正廉明,無隙可乘。時屆年終,接藩撫密札,例應舉劾屬員,乃與手下爪牙商議,以“蒞事多偏,粗鄙近利”八個字稟參郭縣令。郭公竟遭參革去官,合郡百姓無不惜青天去位,罵撫臺昏庸。
郭公上撫院申辯,恩撫臺官官相護,拒之不見。郭公遂帶印進京控告。帶了官印告狀,哄動了百姓,當做一件奇聞。奉旨令皖撫親提,又撤回汪知府歸案質訊。汪八萬離任赴省,眾百姓聚集人山人海,有焚化紙錢的,有痛罵扒灰的,甚至有潑屎潑尿的。郭公在藩、學、臬、府、縣及發審局正副辦七堂會審之堂上,凜然正氣,各官皆不敢犯。恩撫臺見事情鬧到如此地步,也已后悔為汪八萬欺誤。不料,恩撫臺為革命黨徐錫麟刺死,新任皖撫馮大蔡也是一個貪官。郭公仍被抄家籍沒,陷在獄中,直至辛亥革命爆發才出獄,回鄉偕夫人隱居。
上一篇:《巫夢緣》介紹|賞析
下一篇:《常言道》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