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史籍·后漢書
古代史學名著,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南朝宋范曄撰。南朝劉宋王朝距東漢已有二百多年,中間經歷了三國和兩晉,據近代學者統計,在范曄之前,歷朝史家關于東漢的撰述,至少已有十八家,著名者如班固等人的 《東觀漢記》、謝承 《后漢書》、司馬彪《續漢書》、袁宏 《后漢紀》、劉義慶 《后漢書》 等。尤其是 《東觀漢記》,曾經與 《史記》、《漢書》并稱 “三史”,其影響是可想而知的。但是,范曄卻后來居上,他的 《后漢書》一問世,諸家撰述便逐漸廢亡,幸有喜歡搜奇獵異的清代學者索隱鉤沉,才從各種類書中輯佚出吉光片羽。范曄雖為名門之后 (其祖父就是注 《谷梁傳》的范寧),但 《后漢書》 的流行,卻是靠其書本身的魅力。范曄以謀反被誅 (系冤案),而且沈約所撰 《宋史·范曄傳》,還竭盡丑化之能事,從人格上攻擊范曄,以后也沒有任何皇帝正式為他平反。當他被殺時,《后漢書》只寫完紀、傳,沒有表、志,過了數十年后,有人才將司馬彪《續漢書》 中的 “八志”加到范曄《后漢書》 中,勉強湊齊了一部正史的規模??梢姺稌?《后漢書》的流行,完全是靠了撰者本人的史識、史才和史筆。毫不夸張地說,我們今天關于東漢一代的主要概念,就是通過范曄 《后漢書》得到的。如被后人津津樂道的“東漢尚名節”,就是范曄在 《后漢書》 中大書特書的。清代學者邵晉涵說: “東漢尚氣節,此書創為 《獨行》、《黨錮》、《逸民》 三傳,表彰幽隱,搜羅殆盡?!?此外,《文苑》、《列女》等 “類傳”,也是 《后漢書》 首創的。值得一提的是,唐章懷太子李賢,即武則天次子,有感于母后專政,特召集學者注 《后漢書》,因為據范曄的看法,外戚干政是東漢亡國的主要原因。盡管章懷太子的這種微意當時無人領會,也許是不敢領會,但以他的名義注釋的《后漢書》卻成了后代最通行的版本。
上一篇:禮俗學·禮制·后妃制度
下一篇:倫理學·品格·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