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三吏三別
唐代組詩名。五古。杜甫作。見《杜詩詳注》卷七。包括《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和《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六首詩,屬于杜甫所創制“即事名篇,無復依傍”(元稹《樂府古題序》)的新題樂府。作于乾元二年(759)春。是時唐軍郭子儀、李光弼等九節度使圍安慶緒部于鄴城(今河南安陽),結果大敗,為扭轉危局,朝廷遂向民間強行征兵。杜甫于洛陽返華州(今陜西華縣)途中目睹此事,有感而發,寫下這組詩。詩中反映安史之亂造成的殘破景象,揭露唐王朝的腐敗及兵役制度的不合理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表現詩人對人民的高度同情和對國事的深切憂念,是杜集中詩史式的名篇。六首詩各寫一事,獨自成章,又互有關聯,渾然一體。“‘三吏’夾帶問答敘事,‘三別’純托送者行者之詞?!?浦起龍《讀杜心解》卷一)該組詩寓主觀傾向于客觀敘寫之中,以個別反映一般,描述情事,刻畫入微,摹寫人物,聲情畢肖,語言精煉生動,結構嚴謹靈動。唐汝詢曰:“杜五言古,體情莫妙于‘三別’,嘆事莫核于‘三吏’。”(《杜詩詳注》卷五引)王嗣奭曰:此數章詩“非親見不能作,他人雖親見亦不能作。公往來東都,目擊成詩,若有神使之,遂下千年之淚?!庇衷唬骸耙灰豢坍嬐鹑唬ぎ惽?,隨物賦形,真造化手也?!?同上卷七引)楊倫云:“自六朝以來,樂府題率多摹擬剽竊,陳陳相因,最為可厭。子美出而獨就當時所感觸,上憫國難,下痛民窮,隨意立題,盡脫去前人窠臼。《苕華》、《草黃》之哀,不是過也。樂天《古樂府》、《秦中吟》等篇,亦自此出,而語稍平易,不及杜之沉警獨絕矣?!?《杜詩鏡銓》卷五)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萬取一收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風流派·三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