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儀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饗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這是在明堂里以文王配祭上帝(天)時所唱的東詩。
天即上帝。周代國王自稱為天子。天子在人間的生命結束之后,自然要回到天國父親的身邊。因此,在《大雅》中有“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的說法。此詩便十分形象地反映了天與天子之間那種十分微妙的關系。
全詩一章十句,依內容可分為前后三層。開頭三句祭天。天無言,深不可測。這是中國式上帝的特色。我們在這里根本看不到天的行為與態度,只看到虔誠的祭祀者忙忙碌碌地奉獻牛羊等碩大貴重的犧牲品,祈請尊貴的上天享用。(將,奉;享,獻;古,古時祭祀,神坐東向,恰在祭品的右邊以示尊崇)那么上天的恩惠又從何顯示出來呢?詩歌第二層告訴我們:上天通過天子來給人類指明前進的道路,祭祀者表示一定要格守效法文王制定的典章制度以安定天下四方(儀、式、刑均奉守、模仿之意),因此,文王可以配于上天以受人們的祭祀。嘏偉大之意。右饗,亦即于右面受享之意。正因為上天有如此偉大的神力,所以詩歌第三層(最后三句)便特別表明祭祀者的敬畏之心,他們表示要日夜敬畏上天的威靈,永保上天所賜與的福命。
此詩結構以天為主線,文王為副線,或隱或顯,平行發展。朱熹《詩集傳》引呂祖謙的話說:“於天維庶其饗之,不敢加一辭焉。於文王則言儀式其典,日靖四方,天不待贊,法文王所以法天也。卒章惟言畏天之威,而不及文王者,統于尊也。畏天所以畏文王也,天與文王一也。”這是符合實際的。
上一篇:《彤弓》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我將》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