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本通俗小說
明代白話短篇(話本)世情小說集。殘存第十卷至第十六卷,共七卷。不題撰人。有學者認為此書系后人作偽。
現存主要版本有1915年《煙畫東堂小品》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煙畫東堂小品》本,1991年江蘇古籍出版社“中國話本大系”排印《煙畫東堂小品》本。
第十卷 碾玉觀音
南宋紹興年間,咸安郡王游春回家途中,見到裱褙工璩待詔之女璩秀秀,指使幫總虞候讓她明日到府中來。懾于郡王的權勢,璩父只得將女兒送進王府。一日,朝廷賜郡王一件團花繡戰袍,秀秀依樣繡出另一件來,郡王很高興。又令人去庫房尋出一顆透明羊脂美玉,叫碾玉匠崔寧去碾個玉觀音。約過了兩月,玉觀音碾成,郡王獻給朝廷,龍顏大喜。一日,王府失火,崔寧游春歸來,恰遇府中逃出的璩秀秀,兩人互相愛慕,當夜就做了夫妻。為躲避郡王的迫害,他們連夜逃到潭州,在街上開個碾玉作坊謀生。一年后,郡王府中的郭立從潭州街上走過,見到了崔寧夫婦,就把此事稟告郡王。郡王遣緝捕使臣和幾個公人來潭州,把崔寧夫婦捉回王府。郡王惡狠狠地要殺兩人,得夫人解勸,只把秀秀拖到后花園處死,崔寧解去臨安府審斷。途中,屈死的秀秀之鬼魂前來和崔寧同行。兩人在建康府依然開個碾玉作坊度日,一日,郭立又來鋪中,見璩秀秀在家,往外直逃,被崔寧拉住,問他告密之罪。郭立無言以答,回府又告知郡王看見秀秀的事。郡王不信,叫郭立寫下軍令狀后,再捉秀秀到府中。途中,秀秀從轎內逃出,崔寧才知她是鬼。郭立回府,被郡王毒打一頓。后來,崔寧和父母四人都追隨璩秀秀命歸黃泉。
1915年《煙畫東堂小品》本《京本通俗小說》正文書影
第十一卷 菩薩蠻
宋高宗紹興年間,秀才陳可常屢試不第,萬念俱灰,到靈隱寺出家。端午節,吳七郡王去靈隱寺齋僧,見壁上陳可常的題詩寫得好,欣賞陳之才華。又一個端午節,郡王又去靈隱寺齋僧,叫陳可常當面作一詞,陳可常口念《菩薩蠻》詞,郡王大喜,把他帶回家中,參拜夫人。陳可常又作《菩薩蠻》詞。郡王非常高興,喚新荷出來,立在筵前吟唱其詞。他又叫陳可常以《菩薩蠻》為題,做“新荷”詞一首,陳可常略一思索,揮筆立就。一年后,又是端午節,天下大雨,郡王無法去靈隱寺齋僧,遣人叫陳可常來府。不料,陳可常生病,盛情難卻,就寫了一首《菩薩蠻》詞,托來人呈獻郡王。郡王叫新荷吟唱,發覺她已有身孕,即將臨產,不能吟唱,大為震怒,審問新荷,說是和陳可常奸宿所致。郡王想起《菩薩蠻》詞中有“賞新荷”句,信以為真,告到官府。府尹升堂審訊,把陳可常打得皮開肉綻,只得招供畫押,被投入大牢。新荷也被責打八十大棍,遣回娘家,并追討一千貫原錢。新荷被迫向父母說出懷孕真相,乃與郡王府中都管錢原有奸情。誣陷陳可常,也是錢原的主意。次日,新荷和父母到郡王府說明真相,并提供錢原的上值朱紅牌一面為證。郡王差人捉來錢原,結案后又去靈隱寺,陳可常已寫好《辭世頌》后離世。
1915年《煙畫東堂小品》本《京本通俗小說》正文書影
第十二卷 西山一窟鬼
南宋紹興十年,福州秀才吳洪赴臨安府應考,未第,在城內授課度日。一日,舊鄰王婆前來給他做媒,對象是李樂娘。李樂娘生得貌若天仙,他們一見鐘情,很快結為夫婦,侍女錦兒從嫁。后來,吳洪發現錦兒是鬼,并不說破,只在心中生疑。時值清明節,他們夫婦前去踏青游玩,不久失散。吳洪路遇舊友王七三官人,吃了幾杯酒,天色已晚,同行至駝獻嶺,突遭大雨襲擊,跑到一個野墓院躲雨。忽然聽見妻子和錦兒的說話聲,才知道她們兩人都是鬼。吳洪和王七三官人匆匆取路回家,后去見王婆,其門緊鎖。鄰居告訴他王婆早在五個月前就死了,吳洪才知道她也是鬼,心中不禁有點害怕。正當他驚惶失措時,走來一個癩道人,立即請他前往家中除妖。得癩道人作法,李樂娘、錦兒、王婆顯出鬼形。吳洪自此舍俗出家,云游天下,十二年后隨真人去終南山修行。
第十三卷 志誠張主管
北宋時,東京開封府開絨線鋪的張士廉,年已六旬,孑然一身,十萬家財,托付兩個主管經營。一日,張士廉喚來媒人前往說親,娶王招宣府里出來的小夫人為妻。小夫人新月籠眉,春桃拂臉,美艷無比,張士廉稱心如意。一日,張士廉外出,留下小夫人和主管李慶、張勝在家。言語間,小夫人取出十文金錢給張勝,十文銀錢給李慶。是夜,張勝在店值班,小夫人突然闖進門,又送他一包衣服和五十錠大銀。次日,張勝回家,將此事告知母親。母親叫他假裝生病,不要再去店鋪。一月后,張家生活窘迫,只得去街上賣些胭脂、絨線度日。元宵佳節,張勝去街上觀燈,信步來到張士廉宅前,見門上貼著一紙手榜。幾個公人趕來,他嚇得逃進巷口。突然,一個茶博士請他去店內飲酒,座中小夫人也在,向他訴說婚姻不幸后,懇求他收留家中度日,遭張勝拒絕。她拿出一串一百零八顆夜明珠,送給張勝作生活之資。兩人來家,張母同意暫住幾天。小夫人屢次引逗張勝,他心堅如鐵,并不及亂。后得張士廉相告,夜明珠的來歷不明,小夫人是鬼魂幻化的。幸虧張勝立心志誠,所以超然無累。
第十四卷 拗相公
北宋神宗朝臨川人王安石博學有奇才,被朝廷召為翰林學士,不久又拜為丞相,封荊國公。他推行新政,斥逐忠良,民眾怨聲載道,但仍堅持己見,獨斷孤行,人稱“拗相公”。一日,其子王雱病死。王安石齋醮亡靈時,突然昏倒在地,恍惚中見兒子在陰間替他吃苦,并祈求他懸崖勒馬。醒來后,他聽夫人之言,連著上了十來道表章,告病辭歸。皇帝判回江寧府。他帶著家人等,穿上便服回家。途中所到之處,遍遭民眾唾罵。一次,王安石到一農家求宿,主人不知他身份,熱情款待。他進屋見壁上題詩,罵得他狗血噴頭。言談間,老人簌簌淚下,痛斥新法禍害,使四子天亡,并當著他的面,一口一個“奸相”亂罵,說“若見此奸賊,必手刃其頭,刳其心肝而食之”。王安石只得灰溜溜地離開了。更有甚者,老百姓聞聽王安石罷相欲回金陵,數百村民早晚在沿途等候他的到來,以便“打殺了他,分而食之”。王安石急呼眾人趕路。回家后,與吳國夫人相見,再也不敢入城,卜居于鐘山之半,居處名為“半山堂”。不久,他嘔血而死。
第十五卷 錯斬崔寧
南宋高宗時,臨安府商人劉貴,娶妻王氏、妾陳二姐。一日,他帶著妻子同去岳父家祝壽。岳父送他十五貫錢作經商的本錢,又留女兒在家小住,而遣劉貴先行回家。劉貴在歸途中遇見朋友,留酒款待。到家后,陳二姐看見他帶回的十五貫錢,詢問緣由。劉貴喝醉了酒,對她開玩笑說:“已將二姐典賣,可惜只得十五貫錢。”陳二姐信以為真,想回家去告訴自己的父母,但天已晚,當夜寄宿鄰居家并向他們稟明原委。不料,此夜恰有竊賊闖進劉家,被劉貴發覺,賊人拾起斧頭砍死劉貴后逃走。黎明后,陳二姐起身趕路,碰上不相識的崔寧,他賣絲回來,身上也恰有十五貫錢,兩人結伴同行。忽然,后面有人趕來,將兩人扭送官府。荒唐的知府不問青紅皂白,誣指陳二姐和崔寧戀奸殺夫,遂判處極刑,釀成一出枉殺無辜的人間悲劇。一年后,王氏被強盜靜山大王劫為壓寨夫人,無意中發現他就是殺死丈夫劉貴的真兇,告發官府,前冤終得昭雪。
第十六卷 馮玉梅團圓
宋高宗建炎四年,關西人馮忠翊,授為福州監稅。他帶領家眷赴任,途經建州,適逢當地災荒連年,民不聊生,范汝為率領民眾揭竿而起,攻下建州城,自稱元帥。他有個侄兒范希周,本為儒生,后也參加義軍,但從不做劫掠奪財之事。馮忠翊有個妙齡女兒馮玉梅,在建州和家人失散,被義軍抓進城內,有感于范希周的忠義,與他結為夫婦。后來,朝廷命韓世忠前來討剿,義軍失敗,范希周被迫逃往他方。臨別時,他贈一面鴛鴦寶鏡給馮玉梅,另一面同樣的寶鏡則自己保存,相對而泣后兩人分手。不久,馮玉梅欲自縊尋死,恰被官兵救下,近前觀之,正是父親馮忠翊。父女抱頭痛哭,并把別后離情傾情相訴。十余年后,馮忠翊官至都統制,領兵在封州鎮守。一日,廣州守將賀承信,手捧公文到封州投遞。馮忠翊和他在廳中敘話,馮玉梅在后堂簾中觀望良久后對父親說,他很像丈夫范希周。半年后,賀承信又來封州,馮玉梅認定他是丈夫,并拿出鴛鴦寶鏡對合,離散的夫妻終得團圓。原來,范希周在戰亂中和馮玉梅失散后,改名為賀承信,得朝廷封賜為廣州守將。后范希周累官至兩淮留守,夫妻偕老終生。
上一篇:《五色石》介紹|賞析
下一篇:《人中畫》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