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釋義】
寧可做玉被打碎,不可做瓦被保全。形容寧愿為正義的事情犧牲,也不愿意為自保而喪失了氣節,茍且偷生。
【出處】
唐·李百藥《北齊書·元景安傳》:“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典故】
公元550年,北朝東魏大將高洋逼迫孝靜帝元善退位,自己登基為帝,建立北齊。第二年,高洋殺掉了孝靜帝和他的三個兒子。
有一年,出現了日食的情況,高洋認為這是不祥之兆。因為他的皇位是從孝靜帝手中搶來的,內心一直不安,再看到這日食就更加恐慌了。他問身邊的親信:“之前王莽篡奪了大漢朝天下,為什么光武帝劉秀后來又可以將天下奪回去呢?”
親信心知高洋內心的恐懼,便說:“王莽奪取漢朝天下后,并沒有殺光劉氏宗室。如果他當時殺光了劉氏宗室,也就不會有光武帝劉秀了。”聽了親信的話,高洋殺掉了元氏宗室四十多家,共七百多口人。
消息傳出后,元氏遠房的宗族都非常恐懼。有一個名為元景安的縣令說:“要想保住性命,恐怕就不能姓元了。我們可以上書皇帝,讓他給我們賜‘高’姓。”
元景安的堂兄景皓,是個有骨氣之人。他反對元景安的建議,并說:“為了保全性命,就要丟掉自己的姓氏而改為他姓嗎?這不是要拋棄自己的祖宗嗎?大丈夫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愿做瓦而自保。我寧愿為了自己的氣節而死,也不會為了活命而忍受這等屈辱。”聽了景皓的一番話,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很慚愧。
上一篇:孺子可教典故故事|孺子可教釋義
下一篇:守株待兔典故故事|守株待兔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