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可教
【釋義】
孺子:小孩子。指小孩子是可以教導的。后來形容年輕人比較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典故】
張良是秦末漢初時期的謀士,和韓信、蕭何并稱為“漢初三杰”。
有一次,張良在下邳附近的圯水橋上散步,遇到了一個坐在橋邊的老人。這個老人看到張良后,便說:“小伙子,我的鞋掉到橋下面了,你幫我去撿起來。”張良心中雖有不悅,但見對方是個老人便也沒有多說什么,只是把鞋給老人撿了上來。
這個老人拿到鞋子后,又說:“來,幫我穿上。”張良心想,既然鞋子都撿上來了,幫他把鞋子穿上倒也無妨。于是,他又幫助老人穿上了鞋子。老人穿好鞋子后,連聲謝謝都沒有說,轉身便離開了。
誰知,這老人沒走多遠又拐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小伙子有出息,值得我教導。五天之后的早上,你再來這座橋上見我。”張良聽后,連聲答應。
第五天早上,張良早早地來到橋邊,看到老人已經在那里等候了。老人生氣地說:“你應該早一些過來。再等五天吧,五天之后的早上你再來見我。”五天之后,張良刻意起了個大早,可那位老人依然早到了。老人說:“你比我來得晚,過五天再來吧。”
又過了五天,張良半夜就來到橋上等候,天剛蒙蒙亮的時候,老人家蹣跚而來。老人看到張良后,這才高興地說:“小伙子,你這樣做才對呀!”說完,便從懷中拿出一本《太公兵法》遞到張良手上,說:“你一定要苦心鉆研這本書,把它看透了,以后就能夠當皇帝的老師了。”
說完后,老人便揚長而去。后來,張良便憑借著從《太公兵法》里面學到的知識,做了漢高祖劉邦的謀士,為漢朝天下立了赫赫戰功。
上一篇:孜孜不倦典故故事|孜孜不倦釋義
下一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典故故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