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長衣櫑具
【出典】 《漢書》卷七一《雋不疑傳》:“雋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治《春秋》,為郡文學,進退必以禮,名聞州郡。……(暴)勝之素聞不疑賢,至勃海,遣吏請與相見。不疑冠進賢冠,帶櫑具劍,佩環玦,褒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門下欲使解劍,不疑曰:‘劍者君子武備,所以衛身,不可解。請退。’吏白勝之。勝之開閤延請,望見不疑容貌尊嚴,衣冠甚偉,勝之躧履起迎。……勝之遂表薦不疑,征詣公車,拜為青州刺史。”唐·顏師古注:“應劭曰:‘櫑具,木摽首之劍,櫑落壯大也。’晉灼曰:‘古長劍首以玉作井鹿盧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蓮花初生未敷時,今大劍木首,其狀似此。’師古曰:‘晉說是也。櫑音磊。’”
【釋義】 櫑具為古代劍名。西漢儒士雋不疑佩櫑具劍,褒衣博帶,拜見暴勝之,受到賞識。
【例句】 笑吾黨清談,長衣櫑具,更進賢冠。(劉辰翁《木蘭花慢·和中甫李參政席上韻》3228)這里用雋不疑事,形容自己是一個尚清談的儒生。
上一篇:典故《長纓縛戎主》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長袖舞》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