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衣若懸鶉
典源出處 《荀子 ·大略》:“子夏貧,衣若縣 (懸) 鶉。” 《太平御覽》 卷六八九引王隱 《晉書》 曰: ‘董威輦,不知何許人,忽見洛陽,止宿白社,于市得殘繒,輒結以為衣,號曰:‘百結衣’。”
釋義用法 鵪鶉毛斑尾禿,像襤褸破爛的衣服。后用此典稱人衣服襤褸。
用典形式
【懸鶉】 北周·庾信:“愿想懸鶉弊,時嗟陋卷空?!碧?·杜甫:“書成無過雁,衣故有懸鶉。”
【鶉衣】 宋·劉筠:“蝸舍游從寡,鶉衣禮貌疏?!?/p>
【鶉服】 唐·駱賓王:“鶉服長悲碎,蝸廬未卜安?!?/p>
【鶉懸】 宋·范成大:“蠟履驚踵決,油衣笑鶉懸。”
【衣鶉結】 宋·張孝祥:“比公也自可憐人,家徒四壁衣鶉結?!?/p>
【懸鶉衣】 宋 ·陸游:“齏鹽不給脫粟飯,布褐僅有懸鶉衣。”清·吳嘉紀:“十年困馬足,四體懸鶉衣?!?/p>
【懸鶉百結】 宋·黃庭堅:“半菽一瓢飲,懸鶉百結衣?!彼巍ぬK轍:“陋巷丈夫病且貧,懸鶉百結聊庇身?!?
上一篇:詩詞典故《蟻行磨上》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衣錦還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