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湖俠隱》
【本書體例】
還珠樓主著。13回,40萬字。1946年上海正氣書局版。
南宋末年,元兵南侵,宋宗室趙修與遺臣朱潛為避戰禍,舉家遷往云南哀牢山,在荒山僻野里尋得一處奇妙的世外桃源,便定居下來,一面生產,一面研習武功。幾代人以后,兩家已生聚成一個人口眾多的柳湖村落。為了買賣貨物,他們有時派人外出,因見世事不平,又往往做出懲惡揚善的義舉來。
一次,趙家后人趙霖、朱家子弟朱人虎與仆人之子王謹外出,結識了一位自稱青衫老人的武林豪杰,因常受他暗中援助,趙霖等人十分欽羨,與他約定前往隱居的點蒼山一聚。
趙霖三人跋山涉險,來到陡峭的點蒼山峰,不見青衫老人,忽遇怪獸碧狳,幾乎喪命,幸得劍仙朱青蕖的弟子嵩云、韋萊相救。養傷之時,朱人虎因貪戀女色,出言調戲二位武功卓絕的苗家女劍仙月姑、巧姑。姐姐月姑始怒又喜,竟要將人虎劫往苗寨成親,妹妹巧姑也鐘情于趙霖,無奈趙一心求仙訪道,無意姻緣。二女軟硬兼施,苦苦相逼,生出許多風波來。趙霖等人為了脫身,只得強允來年前往玉龍山苗寨拜山比武,若敗于苗家,便入贅為婿,永不回還。
其后,趙霖一行為了研修高超武功,得朱青蕖指點,前往終南山陶真人門下學藝。見到他門下弟子魯孝。
魯孝之母魯謹原為農家女,與一黃發虎面怪人交合,未婚而孕,被趕入深山,產下魯勿惡、魯孝兄弟。二子天資奇穎,徒手打敗山魈、毒蛟。后魯孝得其父暗中托仙人照顧,學成精湛奇技,又獲怪獸“姑茫”相助。魯勿惡因其父認定他有惡根,長大終須為害,棄之不理。但勿惡得神鳥白鸚鵡指點,前往碧云崖破巖取寶,又以性急貪多,陷入危險,經魯孝舍命相救,才得出洞。勿惡非但不念弟德,反生嫉恨,憤而出走,誤投妖人窟中,從事攝人魂魄勾當。
這時朱人虎也因仙人拒收其為徒,回到柳湖村中復受眾人指責,心中惡氣萌發,竟投奔玉龍山,與月姑結為夫妻,而對村中父老屢行加害泄忿。巧姑雖追求趙霖不成,卻以一片深情救助趙霖等人,為此被其父苗老龍下在獄中,準備擒住趙霖后一并處死。
趙霖得到青衫老人、陶真人、朱青蕖、金姥姥、醉道人等正道仙人教授,得食仙丹,又學到飛天劍術。他與魯孝聯手,同朱人虎、魯勿惡、月姑等奸邪一派在玉龍山展開惡戰。原山主龍鐵子也趕來收復失地。一番血斗后,朱人虎倒戈歸善,勿惡被眾仙點化,只有苗老龍頑抗而死。趙霖在與巧姑的交往中,也為她的一片真心所打動,產生似海深情。最后三人同歸柳湖,練成散仙。
本書作者還珠樓主,是三、四十年代名聞遐邇的武俠小說大家。當時武俠小說流派大致可分為五大派,奇幻仙俠派,歷史武俠派,純技擊派,超技擊派,悲劇俠情派。奇幻仙俠派即以還珠樓主為圭臬。他的作品反應了濃厚的出世武俠思想,結合中國古代流傳的神話怪異故事,穿鑿附會,再加以奇思玄念,以主人公的出世修仙、尋道煉氣為主線,復將這種神仙道術施展人世間的行俠仗義為輔線,又稱作劍俠小說。其代表作為洋洋數百萬言的《蜀山劍俠傳》,《柳湖俠隱》也是上述主題的凝煉之作。書中的俠士奇人都隱居在與世隔絕的深山險洞之中,身懷飛天騰空絕技,數百里之遙,只聽得耳邊風聲呼呼,竟可立至。武功劍技,更是妙不可測、神奇非常,飛劍可百丈之外取人首級,神斧能劈開懸崖絕壁。這些仙人的日常起居也大異常人,煉成辟谷之法,可終年不進一食。尤為荒誕的,是竟對靈魂出竅、因果輪回大加描寫。一只神鳥竟能開口作人言,知過去未來之事。乍看起來,這種小說與中國傳統的武俠、公案小說大相徑庭,而與《西游記》、《封神演義》則有更多相似之處。然而,還珠樓主之所以被奉為三、四十年代武俠名作家,擁有廣大的讀者群,還是因為他的作品有較強烈的現實感。其形、其行類似仙、妖,其神、其情仍脫胎于人。即以書中著意刻畫的二個反派人物朱人虎、魯勿惡為例。朱成長于忠臣之家,雖有少許劣習,終非惡人,然而眾仙竟拒他于門外,逼其投入敵家為婿;魯勿惡與魯孝為孿生兄弟,同長于人煙絕跡之處,受母憐愛,成人后竟一善一惡,有天壤之別。究其原因,也是眾仙及其父對他抱有天生惡質的成見,屢次厭棄不理所致。書中雖強調了此二人之為惡系前世所定,但讀者掩卷而思,終不能忘懷二人所受的不公平待遇,生出憤憤不平之感。因此,與其說本書描寫神仙劍俠傳神至極,倒不如說作者立足于人世的浪漫馳騁想像更為引人入勝。這也是本書與神怪小說的最終分野。
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是注重描繪人性與自然野性的斗爭。書中出現了多處怪獸,先有“碧徐”、“連喬”,后有山魈、毒蛟,著墨最多的,還是怪獸“姑茫”。這些怪獸雖不能開口人言,卻多能領會人意。面目猙獰,力大無比,且可吐火騰云,任意伸縮身軀。書中的主人公趙霖、魯孝與怪獸們進行了殊死的搏斗,雖蠻力遠遜,最終仍能運用智慧將其降服或剿滅。這些與自然野物拼搏的情節是一般武俠小說中較少見的。從行為科學角度看,人本是進化而來的高級動物,生活于野性的年代遠比于文明社會生活的年代要長得多。那時人們為了生存,不得不與其它動物一樣展開了與天斗、地斗、獸斗的抗爭。人類的攻擊性與競爭性與生俱來,成為保存生命的行為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隨著人類走向文明社會,他們受法律、道德的約束日甚。因此,今日的文明人往往為攻擊沖動不能被釋放而感到壓抑。然而,文明的人畢竟不能為此而破壞社會規范,于是便要在其他領域尋找寄托。如同體育、舞蹈一樣,閱讀武俠小說也是一種發泄形式。從本書中,讀者如身歷其境,與野獸廝殺、搏斗,戰而性之,沖動欲望得到了部分的滿足,這也許就是這部作品受封較多讀者歡迎的原因之一。
還珠樓主
本名李壽民,后改為李紅,1903年生。四川人。中國現代武俠小說家。青年時曾游歷許多地方,二十年代初來到北平做職員,后曾入軍界。抗戰爆發之前,開始創作《蜀山劍俠傳》并在天津《天風報》上連載,走上武俠小說創作道路。抗戰期間,曾因拒絕與日本人合辦刊物而系獄。后一直在上海從事創作。建國后,曾任北京戲曲編導委員會委員、北京京劇團編劇等。他的武俠小說代表作另有《青城十九俠》、《蜀山前傳》、《龍山四友》、《云海爭奇記》、《黑森林》、《大漠英雄》、《黑螞蟻》、《柳湖俠隱》、《北海屠龍記》、《峨嵋七矮》、《天山飛俠》、《武當七友》等。1961年去世。
上一篇:《楊香武三盜九龍杯》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梨園義俠》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