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三樂
【題解】
本則選自《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1)。父母俱存,兄弟無故(2),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3),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注釋】
(1)王(wàng):稱王;統治。(2)無故:沒有非常變故。(3)怍:慚愧。
【導讀】
孟子在這里反復強調“王天下”不在君子的三樂之中,并非對做政治家、統一天下不感興趣,而是認為權力、財富未必能使人感到快樂。他認為,父母身體健康,平平安安,兄弟無病無災是第一等重要的樂趣。后二樂,一是言行無愧于天,指人的道德持守,一是跟他自己的職業有關,我們也可以理解成各自都要熱愛自己的事業,并為之付出全部的心血,從而享受其中的樂趣。由此可見,父母的安康、兄弟的平安在孟子心中占有何其重要的地位。
【思考】
你是否依然擁有“愛親敬長”的本能?是否能體會到家庭和睦平安的樂趣?
上一篇:《孟子·盡心上》親親仁也如何理解?
下一篇:人之于其親也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