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錦回文傳》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題“笠翁先生原本”,“鐵華山人重輯”。十六卷,不分回。成書年代約為清初康熙前期。版本有: 清嘉慶三年寶硯齋刊本; 道光六年大文堂刊本。
《合錦回文傳》是李漁創作,經別人加工過的一部長篇小說。書敘前秦時才女蘇蕙曾以回文璇璣圖感悟夫君,唐武則天御制序文頒刻行世,并以千金購原圖收貯宮中,天寶之亂散失民間。僖宗乾符年間,襄州孝廉梁孟升公車下第,途中酒肆買得前半幅璇璣圖。其子梁棟材聰慧過人,讀書過目成誦。尋繹出回文章句三十首,以神童名噪一時。襄州太守柳玭大加贊賞,補為博士弟子員。城中富戶都欲招之為婿,而梁生必欲才若蘇蕙者方娶。梁孝廉甥女房瑩波恃怙雙失,寄居梁姓為女,欲嫁梁生而未遂。
梁氏姨兄賴本初因父母雙亡,投奔族叔賴二不成,復投梁家為義子,伴梁生讀書。另一姨兄薛尚文游學至此,同堂學藝。梁生取出家藏半錦及詩作與二人賞鑒,賴慫恿梁將錦獻于內相楊復恭,以取富貴,遭到薛的厲聲怒叱,從此薛、賴不睦。賴常求梁生私改文章呈梁孝廉看,遂得瑩波為妻。
時當試士之年,賴本初改名梁梓材應考。梁生向太守同薦賴、薛二人,賴利用送信之便,除去薛名,結果賴中而薛落榜,薛知情后忿忿離去。賴常背著梁生到柳太守處送禮鉆刺,求其薦館,后自薦于富家子弟為西席。此后與欒家門客時伯喜串通,包攬詞訟及田房交易,而中飽私囊。一日偶見梁家舊仆愛童,懼其說出自己的陰私,唆使欒云逐出。愛童易名鐘愛忍氣投軍去了。孝廉久病不愈,賴、房夫婦趁機遷移而去。孝廉病逝,賴只送奠金三兩。此時柳太守解任而歸,梁母為子議親不成,又怪瑩波疏遠,悵恨而卒,本初送奠金二兩,梁生擲還,與之斷絕往來。賴、時合謀設局,哄騙欒云三千兩銀子為其打通科場關節,被人發覺,欒云銀官兩空。自稱禮部桑侍郎舅子的聶二爺不知去向。
桑侍郎得罪楊復恭,貶為襄州太守,路遇風寒,到任即亡。家眷借居欒宅,其女桑夢蘭美貌非凡,欒云遣媒議婚,原來桑女曾得仙人賜給后半幅回文錦,并囑配得全錦便是姻緣。她自繹回文章句二三十首,發誓合錦才嫁。欒云無處尋訪,賴去梁家買錦遭拒。
梁家舊仆張養娘以賣花過活,將桑小姐欲合錦聯姻信息報與梁生。梁生出半錦及詩作求婚,又男扮女妝窺得小姐花容,互試才情,一拍即合,易錦為聘,待服喪期滿成親。欒云聞桑女他適,逐其出屋。桑小姐與乳娘星夜買舟投華州母舅劉虛齋。劉已去世,家眷云散,走投無路的桑夢蘭跳井自殺,被前任襄州太守柳公所救,收為義女。其時天子念柳公正直,拜殿中侍御史,遂攜桑女進京,沿途將半錦刻板張帖,知會梁生進京相會。梁生主仆當日渡江追趕夢蘭,誤入賊船,被藥酒麻倒,半錦為欒家所奪。幸遇提轄軍官鐘愛及現任防御表兄薛尚武,訪查桑小姐未果,梁生赴京應試。
欒、賴改名易姓,投奔楊復恭,獻錦得官。楊奸思得全錦,派賴本初去柳府脫騙,未遂。梁生進京途中邂逅瑩波,無端被打,被柳府家人所救。柳公即招梁生為婿,與夢蘭成婚。是年秋天,天子加試一科,梁棟材狀元及第。柳公上書參楊,拜右丞相兼大司馬并理太仆卿事,盡奪楊奸之權。楊勾結楊守亮謀反,糾集心腹上書,故意激討叛將軍李茂貞反叛朝廷。天子命柳公督師討逆,梁生為行軍祭酒,調薛尚武赴京任總制京營大將軍。欒、賴因失責作弊被奪官責罰。柳、梁出征,夢蘭回襄州,欒、賴派刺客賽空兒半途行刺,以奪錦報仇。
柳、梁進兵武都,擒獲奸細,截得楊復恭反書。梁生將計就計,假扮書生游說李茂貞詐降,賺楊守亮至柳公營中,興元城恢復歸唐,守亮自殺。梁、柳將楊奸反書與捷報密寄薛尚武。楊府家丁在鳳翔發現兩光棍假冒行騙,當場抓獲,正是當日假賣科場關節的聶二爺及捉弊軍官。二人供出賴、時同謀情事,賴反戈一擊,拿楊復恭反書出首,且打發妻子冒梁狀元夫人之名取道回襄州。
一日,天子駕幸教場,薛尚武立拿隨行的楊復恭,揭露其謀反罪狀。天子傳旨凌遲處死。欒、賴等獄中監候。薛、梁、柳加封晉爵。梁狀元奉旨回鄉葬親,忽聞夫人被刺,寢食俱廢,懨懨成疾。旋接柳公信,取路興元。此時夢蘭一行已由華州輾轉至柳府,原來被刺的是假梁夫人房瑩波。夢蘭因病避過災難,在華州遇表妹劉夢蕙,得知她亦酷好回文錦,遂復以半錦代梁生聘夢蕙。后夢蘭巧妝鬼神,賺梁生與夢蕙得偕佳偶。從此梁生與蘭、蕙二夫人吟風弄月,十分相得。
梁生加封兼理刑、禮二部尚書,與薛尚武會審本初。賴夢游地府,判其剜舌剖心,放歸陽間現報警世。又被已死的欒云追來索命,自己割舌剜心,死于非命。刺客賽空兒混籍耕種,被鐘愛查獲,押送京師,路遇逃犯時伯喜。賽空兒酒后竊取公人腰牌逃脫,來到鳳翔府,正遇夢蘭、夢蕙路過,伺機刺殺,幸神靈護佑,免遭毒手,天神攝去半錦。柳公因陰功生下一子,乞退林下。詔命薛尚武出鎮興元,鐘愛繼任京營兵馬總制。尚武斷弦未續,配皇姑藍田郡主,宮嬪呂悅娘嫁于鐘愛為室。
李茂貞受人節制,頓起叛心,趁餞行之機欲加害柳公。小白馬咬住柳公衣襟不放。茂貞為部下所殺,白馬口作人言,乃賴本初轉世報恩。
柳公拜還相印,梁生權署。一日,和尚送來一封柬帖,內藏失去的半錦。和尚乃賴本初族叔賴二。梁生大建祠堂,供奉父母、親長,和尚演說因果,勸人休要負心。
梁生獻上半錦,天子命夫婦三人以回文錦為題,各詠回文詩一首。三人立就,龍顏大悅,賜還全錦,世代相傳,后飛入空中。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風靡一時,蔚為大觀。《回文傳》成書于清初康熙前葉,亦以梁棟材與桑夢蘭、劉夢蕙的愛情婚姻糾葛為題材。因而,一般讀者多視之為才子佳人小說。孫楷第先生稱之“不出才子佳人蹊徑”。但仔細研讀這部小說,就會發現,視之為 “才子佳人小說”并不符合作品實際,是失之偏頗的。小說確實以一定的篇幅寫到愛情內容,而且貫穿始終,但它絕不是單純的愛情故事,而是以梁棟材與桑夢蘭、劉夢蕙的愛情、婚姻為線索,抨擊忘恩負義行為,宣揚因果報應思想,客觀上反映了平民社會正義與邪惡的斗爭以及統治集團內部忠奸斗爭的一部小說。全書十六卷中寫及愛情婚姻的只有八卷,恰占一半,另一半則基本上與愛情無關。從構思上看,回文錦不僅是主人公定情的信物、愛情的象征,而且是智慧的結晶,正義的化身。到第五卷止,梁棟材與桑夢蘭已經交換半錦,締結了婚姻,愛情故事已趨于尾聲。但小說情節的發展方興未艾,圍繞著 “錦” 的得失存亡,描寫了忠奸、正邪之間驚心動魄的斗爭。很多筆墨游離于愛情主題之外。如梁棟材應試中狀元,柳、梁翁婿出征,梁狀元假扮書生詐降,智擒叛帥楊守亮,賴本初夢游地府,高義翁神賜麟兒,奸黨內訌,本初出首,刺客嫁禍,判官顯圣報德,賴本初變馬贖罪等情節,完全與愛情無關。而是著力表現褒揚正義、忠良,鞭撻邪惡、奸佞的勸懲主題以及因果報應的說教。
小說中柳玭和梁棟材是正義、忠臣的化身,而楊復恭與賴本初則是邪惡、奸臣的代表。忠臣與正義合為一體,邪惡與奸佞沆瀣一氣,正邪之爭與忠奸較量時分時合,交織在一起,錯綜復雜,變幻莫測,構成了小說的主體旋律。小說著墨最多、刻劃最出色的人物是忘恩負義、無惡不作的反復小人賴本初。他本是梁棟材的姨兄弟,父母雙亡,由梁氏收養、教育。他見到梁生珍藏的半幅錦,就攛掇獻給奸閹楊復恭以換取功名富貴;又求梁生私改文字騙取梁孝廉好評,私通養娘,又好男色,在薦書中私除薛尚文名字而騙取入泮,送禮鉆刺,自薦西席。私囊漸飽后即攜妻脫離梁宅。梁家敗落后,日漸疏遠,繼而斷親往來。后又與時伯喜合謀,勾結無賴賈二、魏七,為欒云假通科場關節,詐騙銀兩。他唆使欒云借宅于已故太守桑侍郎遺屬,為了替欒云續弦而厚顏去梁家買錦。桑梁聯姻后,他出謀劃策,夜逐桑夢蘭于前; 設計賺取梁生半錦于后。接著以錦為進身之階,投靠楊復恭改名換姓做了馬監。夢蘭依柳府后,他又恃錦奪親,進而串通楊復恭謀反,派刺客截殺梁夫人。脫騙陰謀敗露以后,又狗急跳墻,首告謀反。他騙成親、騙入泮、騙館、騙銀、騙錦、騙官,無所不用其騙,亦無所不用其詐。到頭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妻子慘死于自己派遣的刺客刀下,做了替死鬼; 本人游地府受到訓戒方有所悔悟。無奈罪孽深重,天怒人怨,死于非命,后變馬贖罪。內相楊復恭仗著迎立皇上有功,驕奢淫逸,陷害忠良,貶柳太守,謫桑侍郎,勾結叛帥楊守亮,居心叵測。他早已垂涎于回文錦,懸賞天下。得到半錦后,先給欒、賴二賊封官,又狼狽為奸,騙錦、強娶、行刺、激變、寫反書、背朝廷,惡貫滿盈,最終身敗名裂,全家抄斬,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小說主人公梁棟材,少有神童之譽。家藏半幅回文錦,酷愛尋繹回文章句。又熟諳軍機,通曉國勢,是難得的文武全才。他不僅孝敬父母,而且寬厚待人,對于賴本初的種種劣跡,他總是秘而不宣,隱惡揚善。后來,他巧遇桑夢蘭,交換半錦,締結姻緣。賴本初設計逐客于前,又派人偽裝公差賺錦于后,幾乎置他于死地。賴依靠楊府后,又去詐婚騙錦,破壞桑梁婚姻。梁棟材中狀元,兼行軍祭酒之后,卻不記前愆,饒了他死罪。梁生同柳丞相出征,截獲楊復恭親筆反書,假扮參軍,詐降楊守亮,一舉平息叛亂。待到楊奸伏法,賴賊受審,梁棟材還慘然傷感,留他一條生路。本初被鬼神索命而死。他又命人料理后事,夫婦合葬,做到仁至義盡。可以說,梁棟材在與邪惡勢力的斗爭中,心慈手軟,姑息寬容,而與奸佞叛逆的斗爭中卻表現得機謀權變,用心深細。而柳玭則一貫剛正不阿、嫉惡如仇、是非分明。楊復恭當權時,他不趨權貴,解任歸隱。桑夢蘭落難,他收為義女; 奸黨前來冒名騙婚,他明察秋毫; 征討叛帥,他勇往直前。他德高望重,又能激流勇退,堪稱忠臣的樣板,顯然,他是一個理想化了的忠貞、清廉的封建官吏形象。
小說還以一定的篇幅反復描寫了唐末戰爭和賦役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卷六寫到劉后裔劉繼虛由于連年災荒苦于賦役, 竟棄了田產逃避苛政,還敘及興元節度使楊守亮造反,朝廷遣大將李茂貞征討。由于楊復恭與楊守亮為叔侄,暗通線索,唯恐李茂貞成功,故意遲發兵糧。茂貞約束不嚴,部卒隨意劫掠。游兵到處騷擾,商旅無路可走。“連走幾個村落卻并不見人影,但見一處處茅檐草舍,止余破壁頹垣靜悄悄,古樹寒云,唯聽冷猿秋雁,真個十室九空,野無煙火。”原因是朝廷巧立名目,額外征求,百姓被逼逃亡。“已訴征求貧到骨,邑有流亡愧俸錢”正是彼時的真實寫照。作者還編了一首長達七頁的“四字歌”極言農田之苦,其中有云 “畏徭畏賦畏無休,只因頂上的田難脫卸; 當役當差當不了,止緣腳下的田是禍根。”因字形而借題發揮,入木三分地揭示了當時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誠如素軒評云:“百忙里忽寫唐末兵役之苦,勝讀老杜《哀江頭》及柳州 《捕蛇者說》”。一語道出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小說第十三卷寫賴本初魂游地府,雖屬荒誕不經,卻有反襯、針砭人世社會的作用。賴本初懇求岳父房判官行個方便,房元化道:“你休得胡纏,莫說我不肯替你做方便。就是我要做方便時,陰司法律森嚴,不比陽間,用得人情,弄得手腳,我也方便你不得。”他的生父也聲稱:“陰律森嚴,豈容徇情?”這分明是對陽間徇情枉法,官官相護的不平現實的曲折批判。
此外,小說不厭其詳地寫到柳丞相神賜麟兒,老判官顯圣報德,負心人變馬贖罪等,這完全是為了勸善懲惡的需要,體現了作者因果報應的思想。對于這部抨擊奸佞邪惡的醒世警世之書,倒是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但今天閱讀時是應該予以批判的。
《回文傳》比之同時期的其它才子佳人小說,藝術上是有所建樹的。小說以回文錦為構思中心,采取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展開故事情節。回文錦是稀世之寶,帶有神秘色彩。它不僅維系小說主人公的愛情命運,而且是忠奸斗爭、正邪較量的焦點。梁、桑各據半錦,又都把 “合錦”作為擇偶的先決條件,這樣兩塊殘錦的得失直接關系到愛情婚姻的成敗。賴本初處心積慮的是把錦獻給楊內相,換取功名寶貴。楊復恭不惜重價,懸賞回文錦,為了囤積居奇,炫耀天下,這樣,回文錦又是賴楊結黨的媒介。忠奸斗爭和正邪較量的核心問題都集中到回文錦上。愛情的悲歡離合與斗爭的成敗得失通過小小的回文錦扭結在一起,成為貫穿始終的一條線索。
小說作者的主觀命意是勸善懲惡挽救人心,因而選取了歷史上真實的人和事來作為題材。蘇若蘭作回文璇璣圖詩,本事見于《晉書·烈女傳》: “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符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璇璣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錄”。楊復恭勾結楊守亮謀反事,亦見于《舊唐書》卷一八四《宦官列傳·楊復恭》,小說中所寫的楊復恭迎立壽王,恃寵生變,勾結興元節度使楊守亮反叛,等等,均準于史書。連楊復恭寫給楊守亮的親筆反書與史書所載“承天是吾隋家舊業,大侄但積粟訓兵,不要進奉。吾于荊榛中援立壽王,有如此負心門生,天子既得尊位,乃廢定策國老,其不遜如是”云云,也大同小異。小說總體上是現實主義的,但出于作者因果說教和構思行文的需要,作品或據傳聞,或憑想象,虛構了若干情節。如桑夢蘭母親劉氏夢仙女賜錦,賴本初夢游地府,高義翁神賜麟兒,死欒云殺活本初。判官顯圣,白馬贖罪,等等,又不乏浪漫主義色彩。這樣虛實結合,相映成趣,情節搖曳多姿,結構嚴謹縝密,更能吸引讀者。
《回文傳》情節騰挪變幻,奇縱詭異。人物事件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反反復復,撲朔迷離。賴本初投奔梁孝廉家,仿梁棟材之名,改名梓材,后來投靠內相楊復恭,復改名楊梓,由賴到梁再到楊,一人三易姓名,如其人之反復無常,鉆頭覓縫,有奶的就是娘,其品行之卑劣可知。欒云字生棟,改換門庭后,認奸作父而改名楊棟。薛尚文棄文從武,則易名尚武。桑夢蘭寄居柳室改姓柳,劉夢蕙避難時冒姓桑,成親時又姓柳。房瑩波本是賴夫人,又假稱梁夫人,反替了真梁夫人之死。賴本初偽稱梁棟材去騙婚,梁狀元又假扮楊參軍去詐降。李茂貞初假叛,后真叛。柳丞相無女而有女,思子而得子,劉夢蕙思夫而有夫,賴本初管馬而變馬。這樣忽真忽假,平添了無限情趣。回文錦的遭遇亦是如此,變幻多端神鬼莫測。梁家半錦得之于天,桑家半錦受之于人。梁生之錦作為聘禮納之于桑,后又歸之于柳,復作聘禮納之于劉,而歸之于梁,后被鬼神攝去,最終和尚送來。桑氏半錦先交換于梁,后為欒云門客所賺,繼獻之于楊復恭,終被朝廷抄沒,復賜于梁,此時兩片半錦合而為一,小說亦團圓結局。如此等等,令人如行山陰道上,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如觀萬花筒內,千變萬化,出人意料。作者平心靜氣娓娓道來,如碧空行云,小溪流水,卻又處處推出懸念,扣人心弦,有峰回路轉、柳暗花明之妙。第六卷寫到梁棟材與桑夢蘭換錦為信你貪我愛,一對才子佳人眼看就要團圓。偏偏半路殺出賴本初,慫恿欒云逐客,于是,桑夢蘭夜走扁舟,一對戀人被無情棒打散,天各一方。桑夢蘭投親不遇,自殺被救,寄居柳門。而梁棟材沿江追蹤,誤入賊船,回文錦被賺,幾乎丟了性命。后邂逅鐘愛、薛尚武,始絕路逢生。偏又染病不起,月余方痊。經仙女指點,才逶迤赴京。途中又遭房瑩波凌辱。歷盡艱辛,抵達柳府。本當即行洞房花燭,那知又添出楊棟冒名、桑氏羞郎、枊公設疑等枝節,千回百折,方得鵲橋相會。正如小說第五卷詩曰:“從來好事每中離,彩鳳文鸞路兩歧。若使當年便相會,風流佳話不為奇”。
在人物設置藝術上,李漁本著 “稗官為傳奇藍本,傳奇有生旦不能無凈丑”的文藝觀,嚴格按照戲曲的格局來構思。不僅生旦凈丑各就各位,而且紅臉、花臉涇渭分明。小說中正義與邪惡兩大陣營旗鼓相當,森嚴壁壘,相互對比,相得蓋彰。楊復恭作為邪惡勢力的總后臺,位高權重,勾結叛帥謀反,最后折戟沉沙,全軍覆沒。柳玭是正義的化身,忠臣的典范,他正直無私,盡忠保國,外平叛亂,內誅反賊,成為眾望所歸的丞相。吉人天相,神賜麟兒。兩相對照,忠奸迥異,有天壤之別。其他,梁棟材與賴本初形成對比,兩人本是姨兄弟,同窗攻書,頭腦都很聰明靈活,梁不僅追求美滿的姻緣,而且為國為民行善修好,最后位極人臣,福壽綿長。賴追求情欲的滿足,為了一己私利,不擇手段,無惡不作,賣身投奸,詐騙成性,天怒人怨,不得善終。還有薛尚武與賴本初,前者豪爽剛烈,后者奸猾狡詐; 房瑩波與桑夢蘭,一個是詩人氣質的女性,一個是忘恩負義的潑婦,均形成鮮明比照。這樣,更加突出了勸善懲惡,因果報應的主旨。
細針密線,呼應得法。這是《回文傳》藝術的另一特色。李漁的小說受其戲曲理論的影響,針線細密,滴水不漏。《回文傳》更是絲絲入扣,天衣無縫。小說第三卷寫賴本初唆使欒云賄買科場關節,交給禮部侍郎小舅子“聶二爺”三千兩銀子,后被人識破,又不好解議,好說歹說,認了一半。事有湊巧,桑侍郎降調此地,待打聽明白桑侍郎并沒有姓聶的親戚時,“聶二爺”早已不知去向。讀者也知道這是賴本初、時伯喜設局哄騙,并不追究“聶二爺“的下落。偏偏到第十七卷,“聶二爺”又露了面。他與另一無賴冒充楊棟、楊梓之名在外招搖撞騙,被楊府家人捉拿拷問,一個叫空心頭發賈二,正是昔日 “聶二爺”,另一個叫做三只手魏七,則是當日來捉科場情弊的緝事軍官。二人供出伙同賴、時騙取欒云銀兩的情事。如此安排,不僅更加深刻地揭露了賴本初反復無常,誑騙成性的劣根性,而且又成為賴本初反戈一擊,出首反書的直接因素,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其他,如小說中的媒婆矮腳陳娘娘、鐵嘴鄒媽媽,也幾次出現。起初代欒云勸嫁桑小姐; 后來,誤傳梁狀元夫人被害,陳矮腳和鄒鐵嘴領著一班媒婆,袖著無數庚帖,來勸梁棟材續弦。當初桑、梁聯姻之前,梁棟材潦倒之時,求其說媒,就是這陳、鄒二人說道:“那梁秀才是窮酸,桑小姐又不是個富的。窮對窮有甚滋味在里面,我們值得去說?”竟拂袖而去。這樣前后對比,活現出媒婆的勢利、世態的炎涼。再如,梁秀才失錦落難之后,薛尚武曾派一小軍校護送他去長安。梁棟材被楊府家人毆辱之際,軍校挺身解圍。這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作者也未忽視。后來薛尚書調任赴京,梁狀元還親自接見小軍校,賞賜金帛。如此照應得法,顯示了作家的細心和匠心,增強了小說的藝術性。
《回文傳》一如李漁的其他小說,并不注重人物形象塑造,缺少必要的細節描寫,大部分形象比較粗糙。比較而言,作為反面人物的賴本初的形象是成功的。他私改文字,在薦書上做手腳,通養娘,好男色,擅自遷離梁家。梁孝廉死,送奠金三兩; 竇氏亡,減至二兩。活脫脫地再現了一個反復小人的無恥嘴臉。后來騙銀、賺錦、投靠奸閹、謀反、出首等等,表現了一個跳梁小丑的卑劣伎倆,反映了每況愈下的世道人心。這在古代小說人物畫廊中確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典型。
上一篇:《發財秘訣》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后三國石珠演義》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