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趙南星
北方男子跳神,叫做端公。有一端公教著個徒弟。一日端公出外,有人來請跳神。這徒弟剛會打鼓唱歌,未傳真訣,就去跳神。到了中間不見神來附體,沒奈何信口撦了個神靈,亂說一篇,得了錢米回家。見他師傅,說道:“好苦!”把他跳神之事說與師傅。師傅大驚:“徒弟你怎么知道,我元來就是如此。”
贊曰:此端公過于忠厚。徒弟問他,何不說:“跳神極是難事,妙訣不可輕傳,恐泄天機,鬼神責譴;須是三年五載,方可傳授。你既行的去,且將就應付。”可惜輕易說了實話,所謂“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也。
——《笑贊》
〔注釋〕 撦:同“扯”。 元來:即今所說“原來”。
巫師巫婆歷來以人神之間的中介自居,因此,裝作弄鬼、神秘其事是他們職業的命根子,不到緊急關頭不會說出真情實相。戰國時魏國鄴地大巫祝為河伯娶婦,鄴令西門豹為了破除這個迷信和陋俗,借口所娶女子不好,將巫嫗及其女弟子三人連續投入河中,讓其“入報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就是如此,巫婆們也未承認她們不能溝通人神,也未揭破為河伯娶婦的真相。趙樹理小說《小二黑結婚》中的巫婆三仙姑在“下神”之際,適逢求神者外出,她急忙告訴女兒小芹鍋中所煮的“米爛了”,又恰恰被人聽見,從此留下話柄,為人所笑,其術也受到了懷疑。可知,神秘化與其職業生計相關,并關系著所有巫者的形象,不可不慎重對待。當然,有些巫師巫婆則完全進入了角色,他們從理智到感情都投入了神靈的氛圍之中,他們不僅需要欺騙別人,也需要欺騙自己,這大約是巫者的最高境界了。
這篇故事的端公不僅沒有達到巫者的最高境界,而且過于“忠厚”,缺乏臨事應變能力。他的徒弟“信口撦了個神靈,亂說一篇”,騙得錢米回家,向他訴說了并未有神靈附身的實情,他竟“大驚”,并說道:“徒弟你怎么知道,我元來就是如此。”把巫師巫婆裝神弄鬼的底蘊全部端出,使讀者看清了迷信的欺騙的本質,不禁令人啞然失笑。當然,如果他圓滑一些,會說出如“贊”中作者所設計的那段話,什么“妙訣不可輕傳,恐泄天機”云云,但這是一般端公的口頭禪,而不是“這一個”忠厚端公的語言了。我們在慨嘆這些打穿后壁者的“忠厚”之余,也應該對一些貌似神秘的職業進行整頓、規范。例如,對于迷信職業者,就不應該讓他們重操舊業,進行欺騙活動等。
上一篇:《祭石曼卿文·〔北宋〕歐陽修》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筠芝亭·〔明〕張岱》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