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流星》
【本書體例】
梁羽生著。64回,95萬字。香港偉青書店版。
楊華七歲時被小金川英雄宋騰宵搶接出楊府之后,拜點蒼雙雄卜天雕、段仇世為師,又拜崆峒派先掌門洞妙真人的高徒丹丘生為師。丹丘生攜楊華隱居石林,師徒二人整日參研武藝,樂得逍遙。但丹丘生心中似乎有難言之隱,楊華只知道他是被現掌門洞真子的長老們逐出門墻的,其中緣由竟不知曉。
一日,二師傅段仇世來到石林,受小金川義軍頭領孟元超之托轉交孟家刀譜給楊華。不料御林軍副統領歐陽業偕同邪教魔頭陽繼孟及崆峒長老洞玄子尋仇石林。雙方展開一場惡戰,歐陽業、洞玄子身死,而段、楊、丹丘也受重傷。楊華傷醒后,二位師傅已不知去向,只留下孟家刀譜。楊華不得已留住石林,練習刀譜,武功初成。繼后他又發現了明朝武林劍客張丹楓留藏的無名劍譜和玄功要訣,試練幾月,武功大成。他離開了石林。
楊華化裝成圍剿小金川的清軍長官,來到小金川。其時小金川義軍已撤到柴達木。楊華拜謁母親云紫蘿墓塚,卻意外遇到父親楊牧。楊牧是清廷大內侍衛,賣身求榮,為武林英雄指責,楊華也引以為恥,只是系于父子之情,此時竟對楊牧所說孟之超是楊家不共戴天之仇人等謊言深信不疑,并決心報此家仇。
楊華在小金川勇斗清廷鷹爪的事跡,江湖上已有傳聞。楊華準備去柴達木尋找孟元超,卻在半道遇到武林名宿金逐流的女兒金碧漪。金碧漪此次出走江湖,是為柴達木義軍暗保京都震遠鏢局鏢主韓威武護送來的一批藥材。所以她竭力阻止楊華尋孟復仇。
楊華在去柴達木的路途中,遇到韓威武的鏢隊。他幫助韓威武打敗了劫鏢的清廷暗探閔成龍等人,使這批藥材順利送到柴達木義軍手中。楊華得知金碧漪早已去了昭化,心中若有所失,自第一次見到金碧漪,他就愛上了她,同時他也感覺到金碧漪愛上了自己。而金碧漪之所以去昭化,是因為她知道楊華必去昭化尋找孟元超復仇無疑。她要阻止這件傻事的發生。這次回柴達木,金碧漪從宋騰宵夫婦處得知孟元超是楊華的生父。在楊牧娶云紫蘿為妻之前,云紫蘿與孟元超已是患難之交的情侶,只因孟元超失蹤良久,她不得不帶孕再嫁。后來楊牧自甘墮落,云紫蘿一氣之下投奔了小金川義軍。
楊華來到昭化,孟元超卻去了西藏,而金碧漪也被西藏牧霸江布場長綁架。楊華心中異常焦急,便只身前往西藏。他夜入江府,發現金碧漪已被高手救出,心中正感到奇怪,卻遇到前來營救金碧漪的孟元超。正在楊華以性命相拼惡戰孟元超以報家仇時,金碧漪及時趕到解說因果,但孟元超已受楊華劍傷。楊華至此才知道自己的身世之謎,便改名孟華。那救出金碧漪的高人是神偷快活張,那日石林惡戰后也正是快活張救出段仇世、丹丘生二位師傅,孟華知道二位師傅還健在,非常高興。
孟元超此次前來西藏,目的是勸解西藏黃教與白教的矛盾,共舉反清大業。因其身負劍傷,孟華代父前往布達拉宮,會見弄贊法師,雙方終于達成和約。西藏事了之后,金逐流尋女至藏,他同意了孟華與金碧漪的戀愛關系。
孟華與家父及金家父女分別后,只身前往天山探望寄托天山派門下的同母異父的弟弟楊炎。路經西回哈薩克族,孟華從黑熊嘴下救出酋長羅海的女兒羅曼娜,又在刁羊會上揭露了心術不正墮入歧途的段仇世的侄兒段劍青的險惡用心,撮合了羅曼娜與桑達兒的婚姻。羅海感激不盡。
孟華歷盡磨難來到天山,正遇天竺僧優曇法師和奢羅法師強與天山派掌門唐經天比武,而唐經天正閉關練功。其時,段劍青新拜的師傅歐陽沖和魔頭勞超伯乘虛攻打天山。天山派處于危急關頭,段劍青暗害唐經天,被孟華阻止。唐經天練功完畢,打退了擾山之人,并請孟華為天山派記名弟子。
孟華受唐經天的委托去崆峒山參加崆峒派大會。這次大會兩大主題,一是掌門之職的禪讓,一是清理門戶,治罪逐出門墻十幾年的門徒丹丘生。金逐流、雷震子等許多武林名流都前來參加這次盛會,不過他們是為丹丘生說項的。而清廷御林軍統領海蘭察率領部下也潛來崆峒山,他們是來幫助洞冥子篡奪掌門職位的。
不料大會態勢與洞冥子的預料大相徑庭。十幾年前,丹丘生幫助同門兄弟何洛迎娶中州大俠牟一行的嬌女牟麗珠,不料在半道何洛慘死,新娘失蹤,崆峒長老一致咬定是丹丘生所為,洞冥子更是欲置丹兵生于死地而后快。然而在人證物證面前,隱秘十幾年的真相今日終于大白天下。原來洞冥子與洞玄子、何洛早與清廷鷹爪海蘭察有聯系,他們殺害了反清義士牟一行后,又要害丹丘生,此事被牟麗珠、丹丘生知曉后,他們殺了何洛,各自逃到他鄉隱居。群雄知曉真相后,十分氣憤。海蘭察負隅頑抗,喪生在孟華劍下。崆峒門人一致推舉丹丘生為掌門。后來丹丘生與牟麗珠結成伉儷。
孟華在師傅繼任掌門后,便偕同金碧漪前往回疆。其時回疆的格老已由羅海接任。清廷派崔寶山率大軍圍剿回疆各部。孟金二人出入疆場,雙劍合璧,夜入清軍帳中,令清軍官兵聞風喪膽,失去了斗志。此時孟元超已率領義軍前來增援回疆軍民抗清。孟元超雄才大略,奇兵出勝,圍困了清軍。孟元超深明大義,派孟華去清軍中說降崔寶山。孟華不負使命,說服崔寶山同意了兩兵休戰的決策。回疆人民同義軍同慶勝利、和平。
在以后的歲月里,孟華與金碧漪行蹤飄泊在草原上,行俠仗義,草原牧民把他們比作牧野流星。
這是一個關于武林少俠闖蕩江湖,行俠仗義的故事,他就是孟華。
他的故事經歷了四個階段:身世之謎,愛情多磨,師冤昭雪,牧野行俠。“自古英雄多磨難”。孟華出道江湖之初第一難就是家世恥辱,他一直以為是生父其實是后父的楊牧賣身求榮充當清廷鷹爪,這對初入江湖的孟華來說,是一種與仁道俠義相悖的親情恥辱。第二難是暗慕金碧漪時愛情感受中,因家世恥辱、兼之江湖上的誤解而產生的淪落凄涼的內心滯礙。兩種磨難交集于心,是心靈旅程的磨難。此后的磨難卻是外在事功中“勞其筋骨”的磨難,他得到了理想愛情而且門當戶對,他的生父是柴達木義軍的領袖。心靈旅程磨難冰釋,孟華開始象個真正的俠士行走江湖,天山助拳,助師雪冤,都是報恩、行俠兼顧的正義行為。在牧野行俠中的孟華,是牧民們熟知的行俠勇士,他幫助牧野小邦反抗清朝大國軍事征服統一的侵略,卻是一個“不合時宜”行俠仗義的俠士。“勞其筋骨”與“亂其心智”是天降大俠必經的歷程。孟華的成長就經受了這兩大磨難的考驗。
孟華是小說中塑造得比較成功的人物形象,他外性剛強,內情磊落,處世行事恩怨分明,有時也負氣執拗。牧野行俠的孟華,不是“識時務”的“俊杰”,卻是“行俠仗義”,執行正義和公道的大俠。他力圖“違天”行道,幫助牧野小邦抗擊不正義、不公道的血腥征服的大清統一事業,結果可想而知,歷史必將與他開一個玩笑。正如草原牧民所作的比喻,孟華包括他的英雄業績只是一顆“牧野流星”,帶著閃光消失在茫茫夜空之下的草原上。
在這里,俠義、正義、公道與戰爭、統一、歷史發展的必然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在違抗歷史發展的必然中“行俠仗義”,必將以悲劇性的“沉郁頓挫”作為結局,但他會象流星一樣,在自身消失之后,留下了一束不滅的星輝在人們的心中,給人以希望和溫暖。這就是“俠義”千古不滅、令人尊敬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孟華形象所透視出來的審美意義所在。
上一篇:《燕子呂三》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牧野雄風》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