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息夫人廟·鄧漢儀
楚宮慵掃黛眉新,只自無言對暮春。
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息夫人即息媯,又稱桃花夫人,春秋時息侯之妻(息,古國名,今屬河南省息縣)?!蹲髠鳌非f公十四年載,楚王聽說息夫人美貌異常,便欲占為已有,因而發起戰爭,“遂滅息,以息媯歸,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問之,對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息夫人雖為楚王生育二子,但并不能抹消掉內心的羞愧和悔恨,只能以無言表示自己微弱的抗議。此事引起眾多人們的興趣,唐代還有祭祀她的“桃花夫人廟”,廟在湖北漢陽縣北桃花洞。不少文人墨客專門到此游謁并有題詠傳世,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題桃花夫人廟》詩更為后人所稱道,詩曰:“細腰宮里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杜牧此詩之所以為人推重,是因為深刻地揭示出了息夫人內心的創傷。息國的滅亡正因息夫人的容貌引起,她雖無言茍活,又豈能問心無愧?相比之下,那憤然以跳樓自盡抗議權勢淫威的綠珠不更讓人感到可敬可佩了嗎?趙翼《甌北詩話》對此贊道:“以綠珠之死,形息夫人之不死,高下自見而詞語蘊藉,不顯露譏刺,尤得風人之旨耳。”鄧漢儀的這首詩即步杜牧詩原韻而成,杜牧詩已取得很高成就,要想再翻出新意難度極大,何況還要步其原韻。但是我們欣喜地看到,鄧漢儀的詩不僅進一步挖掘了息夫人的內心世界,而且由此引申開去,使之具有了普遍的人生哲理和濃厚的時代氣息。
首句“楚宮慵掃黛眉新”,凝重肅括地描畫了息夫人被俘入楚宮后的境況。她無情無緒,心煩意亂,本無心施朱抹粉,但在荒淫好色的楚王逼迫之下,又不能不強打精神,梳妝打扮。著一“慵”字,雖未直接描寫息夫人的內心,卻將她那復雜微妙的精神情感輕巧含蓄地托出。第二句“只自無言對暮春”,“無言”是息夫人本事中的重要情節,故杜牧在詩中加以引用;鄧漢儀在此又一次引用,因為這兩個字實在是對息夫人心境與處境的最好形容。故國故君之思,失身失節之痛,盡在這“無言”之中。暮春的景色,萬花紛謝,更易傷情,同時也暗示息夫人容顏衰老的憂慮。
三、四兩句“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委婉地揭示了某些人面臨死境時的內心矛盾。在有些情況下,忍辱茍活也確是不得已之事?!都t樓夢》最后一回關于花襲人出嫁的情節便是一例。當襲人從賈府出來時“懷著必死的心腸”,但看到哥哥待自己很好,只得忍住,心里另想到夫婿家后再作打算。及至過了門,見那家“全都按著正配的規矩”,“欲要死在這里,又恐害了人家,辜負了一番好意”。尤其得知夫婿正是寶玉的好友蔣玉菡,對她又非常溫柔體貼,“弄得個襲人真無死所了”。于是,作者高鶚就很有感慨地引用了這兩句詩。襲人的出嫁與息夫人的“失節”固有不同之處,但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些人的內心,都未忘舊主,她們的改適,畢竟有不得已的苦衷。以“大義”責人,以“不死”責人,以“殉節而死”為唯一出路,固是持論甚高;但責人以必死,不許心念舊主者有生存權利,這也太不近人情了。本詩與杜詩相比,少了傳統觀念的頭巾氣,多了貼近人情的味道。這大概就是本詩的價值所在吧。
其實,“千古艱難唯一死”又豈獨巾幗,須眉何嘗不然?明清之際,陳子龍、夏完淳慷慨赴死,固然可敬;錢謙益、龔鼎孳委曲求全,雖有“失節”之過,但謂其必死、非死莫贖,當然過份。人生實難,人生實在復雜,本詩揭示了這種復雜性,否定了“死”的簡單處理方法,這當更是此詩所言的人生哲理之所在吧。
上一篇:題雅雨師借書圖·李勉
下一篇:題王石谷畫冊玉簪·蔣士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