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雅雨師借書圖·李勉
旋假旋歸未得閑,十行俱下片時間。
百城深入便便腹,直抵荊州借不還。
讀書,當然是讀自己買來的書最自在、愉快和有用。然而并非人人經濟寬裕,可以坐擁書城。所以借書是讀書人免不了的事。在印刷條件落后的古代尤其如此;古代貧寒的士子尤其如此?!督钑鴪D》畫的就應是貧士所為。借書也有樂趣,因為“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緣故,借了就必須馬上讀。題中的“雅雨師”大約是位畫僧,他的畫中必是一個人在寒窗伏案讀書。李勉看了這畫則深有感受,故又形之于詩,這詩必然也抒發著他自身的經驗。
嗜讀好學的人一旦找到了可以借書的主兒,那勁頭是很大的,借來就看,看后即送歸,只怕書主人疑他拖延乃至侵吞。“旋假旋歸”借書的日子太緊了,令他不得片刻安閑,“十行俱下片時間”,看起書來飛快“片時間”內一目十行俱下,真夠緊張的??吹眠@等快,是否會記不住呢?否,這位借書人非但看書快,而且記性也特別好,理解力也特別強,這么匆匆一遍,就能做到“百城深入便便腹,直抵荊州借不還!”這里的“百城”借喻書籍很有價值,“宋政和時,都下李德茂環集墳籍,名曰書城”(《太平清話》),此言“百城”極形其多。“便便”本形容肚子肥滿的樣子,《后漢書·邊韶傳》:“韶口辯,嘗晝日假臥,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貧士哪有大腹便便,這里是形容肚子里裝的書多。“荊州借不還”是用劉備向東吳借荊州為據點,西取益州,北并漢中,奠定蜀漢基業故事。因為荊州是戰略要地,故劉備曾遲遲不肯歸還東吳。而讀書人借書是不能不還的,怎么可以說“直抵荊州借不還”呢?殊不知個中大有奧妙。書的用處只在讀,借來的書只要讀過,好比探取其珠,歸還書便有如還櫝。這不是“直抵荊州借不還”嗎?只怕比借了荊州而賴著不還還妙呢。
這首七絕取材獨到。它突破了一般寫景抒情的格局,妙用比喻,寫出了一種很有意思的人生經驗。
上一篇:題姚伯山木葉庵圖(其一)·吳汝綸
下一篇:題息夫人廟·鄧漢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