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武備志
240卷。明茅元儀輯撰。成于明天啟元年(1621)。茅元儀(1594~1640),字止生,號石氏,別號逸史、東海書生、東海波臣、蘿閣主人、肆言成老、半石址山公等。湖州武康(今浙江武康)人。《武備志》是明代一部大型綜合性的軍事類書。全書共180萬字,分為五門:兵訣評、戰略考、陳練制、軍資乘、占度載。軍資乘中所述我國古代軍事科技資料,尤其可貴和值得重視。這一門分營、戰、攻、守、水、火、餉、馬8類,下設65項細目,內容非常廣泛,涉及到行軍設營、作戰布陣、旌旗號令、審時料敵、攻守城池、配制火藥、使用火器、河海運輸、戰船軍兵、屯田開礦、糧餉供應、人馬醫護等軍事物質方略。書中收錄的攻守器具、戰車艦船等各種兵器多達600種。如“攻”類分述措置條件和器具圖說,對兵器逐一繪畫并加以簡潔的說明;“火”類記述制火器法,用火器法及火器圖說,如敘說了明軍裝備器具輕型手銃和重型火銃逐漸為鳥銃和火炮所取代的過程,并有鳥銃的結構示意圖。火炮以銅或鐵鑄成,由前膛、藥室和尾鑒構成。前膛呈圓筒形,內放彈丸;藥室呈球形隆起,室壁有火門,供安放引線點火用;尾鑒中空,可安木柄,便于發射者操持。有的火炮從炮口至炮尾有多道加強箍,增強炮擊速度以加大殺傷力。“守”類則列舉成制、約束、需備、措應、器式。如“措應”中記述明代將士穿在身上的防護性裝具——鎧甲。其時有鐵制或皮制的鎧甲,用以防御各類火器的射擊。從這些記載中,可以了解到當時冶煉、手工業的發展情況。
另外,卷中對一些西洋、日本兵器的介紹,則可知明代軍隊已借鑒外來的軍事科技知識來為自己所用,這是其時區別于往昔的特點之一。“餉”類中包括軍事礦砂的冶煉及醫藥的使用情況,亦使人們了解明代冶煉及傳統草藥、醫術的發展水平。茅元儀著《武備志》“其為日凡十五年”,“其所采之書二千余種”,由于廣采博收,用力甚巨,因此他能夠通過比較,去粗取精,對歷代軍事理論、戰略戰術經驗、軍需供給常識,各類兵器火器的制造以及當時自然地理條件等都嚴以提要鉤玄,使《武備志》成為明末一部軍事百科全書。
上一篇:繪畫·步輦圖
下一篇:繪畫·永樂宮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