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老龍聽經
典源出處 唐 ·牛僧孺 《玄怪錄》:“開元中,道士葉靜能講于明州奉化縣興唐觀。自升坐也,有老父白衣而髯者,每先來而后去,必遲遲然,若有意欲言而未能者。講將罷去,愈更淹留。聽徒畢去,師乃召問,拜泣而言,自稱鱗位,曰:‘有意求哀,不敢自陳,既蒙下問,敢不盡其誠懇。位實非人,乃寶藏之龍也。職在觀南小海中,千秋無失,乃獲稍遷; 茍或失之,即受炎沙之罰。今九百余年矣,胡僧所禁且三十春。其僧虔心,有大咒力,今憂午日午時,其術即成,來喝水干,寶無所隱。弟子當死,不敢望榮遷,然千載之炎海,誠不可忍。惟仙師哀之,必免斯難,不敢忘德。’師許之,乃泣謝而去。” 《幽怪錄》:“無言和尚講《法華經》,有老翁立聽畢,乘風云而去,眾驚問之,曰:‘洱水龍也。’”
釋義用法 傳說唐代道士葉靜能講經時,有龍化作老人來聽經,并請求葉法師拯救他,免受千載炎熱沙海的劫難。后以此典指佛道法力無窮,兼及異類。
用典形式
【龍聽法】 清·王士禛:“但有龍聽法,何須地布金。”
【聽法龍】 清·錢謙益:“闔廬城下聞經雉,烏目山頭聽法龍。”
【聽經龍】 明 ·高啟:“白云深洞里,聞有聽經龍。”
【龍化老人】 宋·汪元量:“龍化老人頻問法,狐為少婦竊聽禪。”
【龍聽夜講】 宋·蘇舜欽:“龍聽夜講寒生席,鷗伴晨齋暖戲庭。”
【老龍聽經】 清·黃景仁:“冉駹大酋從問字,洱水老龍來聽經。”
上一篇:詩詞典故《老驥伏櫪》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聚米識陣形》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