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鑄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闊。長亭柳色才黃,遠客一枝先折。煙橫水際,映帶幾點歸鴻,東風銷盡龍沙雪。猶記出關來,恰而今時節。
將發。畫樓芳酒,紅淚清歌,頓成輕別。回首經年,杳杳音塵都絕。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結。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月。
【注釋】
長亭:古代驛道上供人休息、送別的地方。十里一亭的叫長亭,五里一亭的叫短亭。龍沙:塞外的通稱。關:此指河北臨城。紅淚:指佳人胭脂沾滿了離別的淚水。輕別:不經意的離別。音塵:音信。方寸:指心。這句是化用李商隱《代贈》里的詩:“巴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巴蕉不展,丁香花蕾叢生,常用來比喻人愁心不解。厭厭:愁苦的樣子。風月:指風景。
【鑒賞】
這是一首傷別詞,是宋詞中最早以“石州慢”為詞牌的作品,又稱“石州引”、“柳色黃”,屬商調。商者,傷也,詞調與所抒之情正相吻合。以景襯情,比喻言愁。詞作感情沉郁,筆勢手法變化多端。
上闋著重以北國初春景色來襯托思鄉之情。開篇先概括寫出冬去春來的依稀氛圍。“薄雨”、“斜照”給人些許暖意,特別是“弄”字給人萬物復蘇的感覺,但“空闊”一詞將北國邊地一切春歸伊始的氣象變得淡然了。“長亭”以下具體描繪客鄉春景,緊承“空闊”,寫柳色微黃,才顯淡淡春色,整裝歸鄉的人已經急不可耐地折下一枝柳條。古有折柳贈別的習俗。“先”暗示出游子思歸心切,不等春天完全來到就要離開此地。思歸未歸,于是寫遠望所見。只見遠處蒼茫的暮氣籠罩著一片春水,黃昏的天幕下一隊大雁披著夕陽的霞輝歸來了。這里將人與雁相比,更寫出歸思難禁。“東風銷盡龍沙雪”一句將所有的景物都納入特殊的地域環境邊塞之中,并給前文的景色描繪以特定的征人視角,交代了所見所感之所以如此的原因。
下闋回憶當年的離別情景。“將發”與“猶記”緊密連接,引出當年春光依舊里的餞別場面。雕梁畫棟的酒樓里酒香撲鼻,美貌的歌女唱著傷感的歌曲。“輕”字寫出作者當年不知人間悲歡離合之苦的年輕幼稚,暗含如今深刻的悔恨。特別是一年又一年之后,音信斷絕的孤寂更加深了這種悔意。由“輕別”而思,而悔,而愁。離愁日積月累地加重,作者不禁以設問領起加以強調。“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共”字寫出愁苦是兩心相知的,并非我一人所有;“新”字是謂愁苦不斷之意。再巧借李商隱的詩句以比喻加以形容,用未展芭蕉、丁香花蕾比喻郁結于心的愁思,于形象生動之中寫盡相思的愁苦不堪。詞到此,一切似乎皆已道盡,但詞人又補上末兩句。“兩”字與“共有”相呼應。天各一方,兩心相念,音信杳然,無數愁苦,對景難排,再美的風光在作者眼中也是愁情一片。茫然之境,足以使人為之傷懷。
全詞上闋淡遠空闊,下闋濃麗熱烈。筆勢由現今而過去,再由過去而眼前,末了展望將來,“愁情”的意脈流暢連貫。關里關外,一種愁情;天地“方寸”之間,多有照應。結構精巧,善于煉字亦為其特色。
上一篇:萬俟詠《三臺·清明應制》宋詞賞析
下一篇:張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宋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