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總集。一百卷。南宋郭茂倩(生平不詳)編撰。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僅知茂倩為侍讀學士郭褎之孫,源中之子,渾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樂府詩集》題署太原郭茂倩,是指其郡望而言。
《樂府詩集》搜羅宏富,上至陶唐時代的古謠諺,下至五代,是古代最完備的一部樂府詩歌總集。全書分為十二類:郊廟歌辭十二卷,燕射歌辭三卷,鼓吹曲辭五卷,橫吹曲辭五卷,相和歌辭十八卷,清商曲辭八卷,舞曲歌辭五卷,琴曲歌辭四卷,雜曲歌辭十八卷,近代曲辭四卷,雜歌謠辭七卷,新樂府辭十一卷。這種分類法比較概括精當,能體現樂府詩的發展變化。《隋書·樂志》和《通典·樂典一》,沿襲漢明帝時的分法,分樂府詩為四類:大予樂、雅頌樂、黃門鼓吹樂、短簫鐃歌。但四分法已不能涵括三國以后新的樂府詩的產生和變化。而宋鄭樵的《通志·樂略》把樂府詩分為五十三類,則又顯得繁瑣。《樂府詩集》的分類法不僅繁簡適中,歸類也較為恰當。當然也有個別不盡妥貼之處,如南朝梁簡文帝《斗雞》詩,不是歌辭,亦作樂府詩收入。一部卷帙浩繁的著作,出現這些小疵是難以避免的。
《樂府詩集》具有極高的價值。這首先體現在每類歌辭之前的解題。作者詳細考證每種曲調的起源、內容演變,敘述得有條有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征引浩博,援據精審,宋以來考樂府者無能出其范圍”。由于該書題解中征引的古籍今已大多失傳,其論點精辟有據,因此成為后世研究樂府詩的寶貴資料。《樂府詩集》兼收并蓄,不僅收錄郊廟、燕射歌辭之類的宮廷、貴族樂歌,而且大量收錄剛健清新的民歌,為中國古代樂歌的保存和流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此書編排很有特點;樂府古辭列在前面,文人擬作列在后面;古辭多前列本辭,后列入樂所改,據此可考見同一曲調的歌辭流變的各種情況,從中研究民間文學如何影響文人的創作。
較完善的版本有宋本影印本。1979年中華書局編輯部用宋本影印本作底本,參考有關各史的樂志、作家本集和《藝文類聚》等類書作點校,排印出版,后附作者索引和篇名索引,是迄今最好的本子。
上一篇:稼軒長短句
下一篇:劍南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