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誅 錄一則
【題解】
本篇主講法制與教化的深刻關系。孔子主張先教后誅,國家要先施行道德教化,對民眾加以引導,教導不通,方可加以刑威。
【原文】
孔子為魯大司寇[1]。有父子訟者,夫子同狴[2]執之,三月不別,其父請止,夫子赦之焉。季孫聞之不悅,曰:“司寇欺余。曩告余曰國家必先以孝,余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何哉?”
冉有[3]以告孔子,子喟然嘆曰:“嗚呼!上失其道而殺其下,非理也。不教以孝而聽其獄,是殺不辜。三軍大敗,不可斬也;獄犴[4]不治,不可刑也。何者?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夫慢令謹誅,賊也;征斂無時,暴也;不試責成,虐也。政無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稌吩疲骸x刑義殺,勿庸以即汝心?!┰晃从猩魇?,言必教而后刑也。既陳道德以先服之,而猶不可,尚賢以勸之;又不可,即廢之;又不可,然后以威憚之。若是三年,而百姓正矣。其有邪民不從化者,然后待之以刑,則民咸知罪矣?!对姟吩疲骸熳邮桥5],俾民不迷?!且酝柖辉?,刑錯而不用。今世則不然,亂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從而制之,故刑彌繁而盜不勝也。夫三尺之限,空車不能登者,何哉?峻故也。百仞[6]之山,重載陟焉,何哉?陵遲田故也。今世俗之陵遲久矣,雖有刑法,民能勿逾乎?”
【注釋】
[1]大司寇:官名,掌管刑法獄訟。
[2]狴:牢獄。
[3]冉有:即冉求,字子友,孔子弟子之一。
[4]獄犴:指古代鄉亭的刑獄。
[5]毗:輔佐。
[6]仞:古代長度單位,周制為八尺,漢制為七尺。
上一篇:《多讀書史有家法》古代勵志家訓
下一篇:《子上》古代勵志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