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書史有家法
(北宋)蘇軾
【原文】
侄孫[1]近來為學何如,恐不免趨時,然亦須多讀書史,務令文字華實相副[2],期于實用乃佳。勿令得一第[3]后,所學便為棄物[4]也。海外[5]亦粗有書籍,六郎[6]亦不廢學,雖不解對義[7],然作文極峻壯[8],有家法[9]。二郎、五郎見說亦長進[10],曾見他文字否?侄孫宜熟先后漢史及韓柳文。有便寄舊文一兩首[11]來,慰海外老人[12]意也。
【注釋】
[1]侄孫:即族孫蘇元老。蘇元老小時父母皆亡,在叔祖蘇軾的教誨下,擅長于《春秋》,后舉進士,歷太常少卿。
[2]華實相副:副,即“符”。文采和實際內容相符合。
[3]得一第:得一科名。
[4]棄物:沒有用的東西。
[5]海外:蘇軾62歲時,被貶儋州,即今的海南省。于是,蘇軾在信中會稱此處為“海外”。
[6]六郎:指蘇軾的小兒子蘇過。在蘇軾的三個孩子中,蘇過的文學成就最高,著有《斜川集》。
[7]不解對義:不會寫對策的文章。
[8]峻壯:峻峭雄壯的樣子。
[9]有家法:有家傳的法度。
[10]二郎:指蘇軾的長子蘇邁。五郎:指蘇軾的次子蘇迨。見說:聽說。
[11]一兩首:一二篇。
[12]海外老人:蘇軾被貶時曾自稱“海外老人”。
上一篇:《多思益人》古代勵志家訓
下一篇:《始誅 錄一則》古代勵志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