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讀元九詩
作者: 張鐵明
【原文】:
把君詩卷燈前讀,詩盡燈殘天未明。
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吹浪打船聲。
【原文作者】:白居易
【鑒賞】:
白居易和元稹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詩史上并稱“元白”。他們二人又是友誼很深的好友,也差不多在同一時期,二人都一度受到嚴重的政治打擊。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時元稹也被貶官,被派到通州(今四川省達縣)去當司馬。從當時的政治形勢看,這兩位好朋友很少有再見面的機會了。當時白居易手中還遺留著元稹的詩集,甚至可能成為好友的一部遺稿了。白居易從京城長安去江州赴任的旅途中,一個人在船上閱讀著好友的詩篇,憂心如焚,便寫下了上面這首詩。
“把君詩卷燈前讀”:夜沉沉,船艙內冷冷清清,一盞小小的油燈,燈火熒熒,我展開了你的(君:指元九)詩卷,在燈前細細地閱讀,慢慢地品賞。
“詩盡燈殘天未明”:時間過得好快呵,大半夜已過去。詩集已讀完,油燈也將燃盡,可是天還沒亮,四周一片黑暗。
“眼痛滅燈猶暗坐”:燈火微弱,長久地讀使眼睛好痛喲;吹滅了燈,我仍然獨自一人在黑暗中靜靜地坐著,不愿去睡。我憂心忡忡,思緒滾滾,實在難以入眠啊!
“逆風吹浪打船聲”:疾風勁吹,我們的船兒卻頂著逆風行駛。突然,狂風唰地卷起數丈高的浪花,浪花四濺,猛烈地沖激著船身;浪濤洶涌,更是無情地撲打著船篷;我耳中傳來的是一陣陣驚心動魄的巨響。哦,這不也就是人世間的驚濤駭浪嗎?“逆風吹浪打船聲”這一結語是用象征的手法,暗示詩人自己和他的朋友元稹前途的險惡暗淡和自己心中的不安。
一般說來,在一首短詩中最忌用字的重復,而這首詩恰好相反,在二十八字中,“詩”字重復兩次,“燈”字重復三次。這表明作者心潮澎湃,感情無法抑制而自然地流露了出來。尤其在“燈”字上,出現了“燈前”、“燈殘”和“燈滅”,目的在加深時間和情節的深度,層層渲染出一種十分濃烈的悲憤和凄苦的情緒。
上一篇:《自遣詩(五年重到舊山村)》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芙蓉樓送辛漸》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