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榮華非可僥得,無逐于倘來。
【譯注】
僥:獲得意外的利益。倘來:不應得而得或無意中得到。
榮華富貴不可以憑僥幸獲得,只有經過艱辛付出后取得收獲才是正道,不要指望得到不該得到的財富。
這是明代歙縣吳希元之妻對吳希元的勸言。吳希元早年心有不專,時商時儒,其妻汪氏非常著急,她兩次以良言相勸。她論賈則曰:“良賈深藏若虛,無移于侈汰”,論儒則曰:“榮華非可僥得,無逐于倘來”。后來吳希元從商致富。經營之初,缺少資金,其妻拿出嫁妝首飾,為丈夫提供第一筆資金,為吳希元創業奠定了基礎。
輯自《豐南志》第5冊《從嫂汪行狀》。
【感悟】
商業之道應該是公平的,一分付出,一分收獲;十分耕耘,十分收獲。人不能夠做金錢的奴隸,而要站在生命的制高點上看待利益和得失,獲得一種內在心態和心境的自由。
淡泊名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商之所以長期被放在農和工之后的最末尾,稱之為末流,置于九品之末,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經商求利對人類心靈、品格具有侵蝕作用。如果不修身,那么這種侵蝕作用就格外明顯。人的智慧一旦用于經商,很容易迷失方向,進入唯利是圖的迷路,丟失道德品質,成為金錢的奴隸。司馬遷在《史記》里就有一句名言:“眾人熙熙,為利而來;眾人攘攘,為利而往?!边@兩句話高度概括了商業活動對人心的腐蝕。在沒有道德駕馭心靈的時候,“熙來攘往”的商業的發展和經濟的單純開發,對個人和社會都構成一種潛在的威脅。
【故事鏈接】
古代有一個經營糧食的老板,做糧食買賣的時候總是短斤少兩,他請做秤的師傅做了一桿假秤,在賣糧食的時候,這桿假秤一斤總是少半兩??墒撬钠拮訁s悄悄地把那個做秤的師傅叫回來,請這個師傅把稱碼加大,做成17兩1斤(古代1斤是16兩)。這樣,每賣1斤就等于送了半兩給顧客。一年下來,這家人的糧食生意極好。
【延伸閱讀】
臺灣著名的企業家王永慶是一位很有影響的華人大富豪,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神”。他生于1917年,童年時期家境貧窮。7歲上學,每天步行10公里,放學背回10斤豬飼料。9歲開始半工半讀,替人看牛,一個月5毛錢。1931年,王永慶15歲,小學畢業,立志出去闖天下。那年,他在嘉義米店當小工,除了兢兢業業全力以赴工作之外,他還細心觀察老板經營米店的一些訣竅,打算為日后創業做準備。1932年,16歲時,王永慶向父親借200元開始開米店。
王永慶著力在米的質量和服務上下苦功夫,想出一套變被動為主動的服務方法:主動把米送到家,統計顧客用米量,免費送米到家。額外服務:淘舊米,換新米;發薪水日后收錢;一斗米只賺一分錢。積累一些錢后,王永慶自己開碾米廠,他每天比日本人多工作四五個小時。王永慶平日還省吃儉用,甚至不洗熱水澡,每天省3分錢,相當于3斗米的利潤。
10年后的1942年,王永慶26歲,他利用10年的積蓄,買了20畝林地,并開辦磚廠。失敗后,1943年,他轉向木材生意。1946年,30歲的王永慶積蓄已達5000萬元。1945年后,他又開始開辦碾米廠,后因被無故拘留29天,不得不放棄了米生意,轉入了塑料行業。1958年,王永慶成立南亞塑料,后又投資卡林塑料,加工雨衣、簾布等。1978年,62歲的王永慶公司營業額已達10億美元。1980年,他開始在美國建廠。1983年,他經營的PVC粉年產55萬噸,加上美國投資工廠生產的39萬噸,達94萬噸,成為世界第一的PVC粉生產商。
王永慶的畢生信念是:“天下的事情,沒有輕輕松松、舒舒服服讓你能獲得的,凡事一定要經過苦心追求,才能真正明了其中的奧妙而有所收獲?!?/p>
上一篇:《吾有生以來惟膺“天理”二字,五常萬善莫不由之》原文翻譯|感想
下一篇:《使吾以儒起家,吾安能以臭腐為梁肉;使吾以賈起富,吾安能以質劑為詩書》原文翻譯|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