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載:趙宣子趙盾去絳邑,見一棵桑樹下有一個人餓昏在那里,宣子給他食物,那人吃下兩口后緩過氣來。宣子問他何以至此,回說在絳給人做仆人,回家途中斷了糧,既羞于行乞,也不愿偷食,所以餓昏在路旁。宣子給他兩束干肉,他接受了卻不吃,原來是想拿回去給母親吃。宣子又另外給了他兩束干肉和一百枚錢,然后離開了。兩年后,晉靈公借請酒之機在房里設伏兵想暗殺趙宣子,宣子赴宴后感覺氣氛異常就要離開,伏兵追殺,其中一個跑得特別快,來到宣子面前說:“您上車快走,我將為您去拼命掩護,阻擋追兵。”宣子問其姓名,那人卻說:“何必知道名字呢?我就是那棵桑樹下餓倒之人。”他反戈相擊與靈公的兵士拼搏而死,宣子得以脫險。
由此可見,待人以寬厚仁慈,多一點體恤愛憐之心,在別人急需幫助的時候竭盡所能地幫助他們,盡管你當時并沒有求得回報之心,但別人必由感激而生知恩圖報之意,回過頭來,在你有難的時候,幫助你甚至犧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辭。這,便是行德愛人、得道多助的道理。
上一篇:《以貌取人毀人才》中學生愛情寫作素材
下一篇:《仁慈寬厚的秦穆公》中學生愛民寫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