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等到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問世,才能出以公心主持公道,批評時政的弊端,筆鋒所指,主要還是在于知識分子階層;小說文字在憂愁傷感中又能出語詼諧,文筆曲折而飽含諷刺。因而小說中才開始有夠得上稱諷刺的書。”魯迅先生舉小說中范進為例,指出:“范進家里原來很窮,因為鄉試考中暴發,之后老母去世,他小心翼翼守孝,盡孝子之禮。這些地方小說對他沒有一句貶詞,但是范進的虛偽道學面目的終于暴露,這些地方的描述,的確是精選的尖銳批評,猶如擊中要害的狙擊一般。”他引了以下一段:“兩人(張靜齋與范進)進來,先是靜齋謁過,范進上來敘師生之禮。湯知縣再三謙讓,奉坐吃茶,同靜齋敘了些闊別的話,又把范進的文章稱贊了一番,問道:‘因何不去會試?’范進方才說道:‘先母見背,遵制丁憂。’湯知縣大驚,忙叫換去了吉服,攔進后堂,擺上酒來。……知縣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銀鑲杯箸。范進退前縮后地不舉杯箸,知縣不解其故。靜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這個杯箸。’知縣忙叫換去,換了一個瓷杯、一雙象牙箸來。范進又不肯舉動。靜齋道:‘這個箸也不用。’隨即換了一雙白顏色竹子的來,方才罷了。知縣疑惑:‘他居喪如此盡禮,倘或不用葷酒,卻是不曾備辦。’落后看見他在燕窩碗里揀了一個大蝦圓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上一篇:《盡量刪去形容詞》中學生風格·平實樸素寫作素材
下一篇:《洋場才子附風雅》中學生風格·幽默諷刺寫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