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長人短人》注釋,意譯與解說
汪罔①之國人長,其脛骨過丈,捕獸以為食;獸伏則不能俯而取,恒饑焉。僬僥②之國人短,其足三寸,捕蜩以為食; 蜩飛則不能仰而取, 亦恒饑焉。皆訴于帝媧③,帝媧曰:“吾之分大塊④以造女也,雖形有巨細,而耳、鼻、口、目、頭、腹、手、足、心、肝、腑、腸、毛孔、骨節無彼此之多寡也。長則用其長, 短則用其短, 不可損也, 亦不可益也。如核之有仁, 幺⑤乎其微, 而根、干、枝、葉莫不具矣;若卵之有殼,塊⑥乎其冥,而羽毛、嘴、爪無不該⑦矣。今女欲為核之仁乎?卵之殼乎?是在女矣,非吾所能與也!”
——《郁離子·蛇蝎》
【注釋】
①汪罔:古代傳說中的大人國名。②僬僥(jiao yao):古代傳說中的矮人國名。③帝媧(wa):即女媧氏,神話中的人類始祖。④大塊:大地。⑤幺:小。⑥塊:渾然一體的樣子。⑦該:完備。
【意譯】
汪罔國的人長得很高,他們的小腿骨都有一丈多長,靠獵取野獸來作食物,如果野獸伏地而行,他們就不能俯身捕捉,因此常常挨餓。僬僥國的人很矮,腳只有三寸長,靠捕蟬為生。蟬飛起來時,他們就不能向上捕捉,也常常挨餓。他們都去向女媧訴苦。女媧說:“我當初用黃土創造你們,雖然形體有大小,但耳、鼻、口、目、頭、腹、手、足、心、肝臟、毛孔和骨節彼此并沒有多大的差別。長得高的就發揮高的優勢,長得矮的就發揮矮的優勢,高不能截短,矮不能加長。譬若核桃仁雖然微乎其微,但根干枝葉的因素無不具備;又如蛋的外殼,看似渾然一體,但個中羽毛、嘴、爪無不具備。現在你們是想做核桃仁呢?還是蛋殼呢?這就取決于你們自己,不是我可能幫助的呵!”
【解說】
神奇的造物主賦予人類和自然界的生命某種特定的形態和存在方式。“汪罔之國人長”“僬僥之國人短”都是所謂天之“造化”,已成“定數”。——這不是張揚“宿命論”,而是提醒人們應當正視與生俱來的“后天性”現實。既然現實已無法改變——人長無法減,人短無法增,倘要生存就得想出生存的辦法。辦法何來?當然靠“自力更生為主”。就像敗家產的不肖子孫埋怨祖宗的家產太少一樣,汪罔和僬僥國的人“皆訴于帝媧”是多少有些可笑的,是缺少“主體性”的表現。好在帝媧對自己創造人類的行為還勇于負責,盡管她說“今女欲為核之仁乎?卵之殼乎?是在女矣,非吾所能與也!”但還是不放棄啟發他們: “長則用其長,短則用其短,不可損也,亦不可益也。”這話說得很辯證,可見人類的祖先倒有幾分聰明,若是十足的笨蛋大概不會進化到今天這等地步。帝媧的話說簡潔些就是“揚長避短”,長有優劣,短亦有優劣,發揮優勢,或將劣勢轉化為優勢,人就能擺脫生存的困境。汪罔與僬僥國人“恒饑”不就因為他們不能用其所長去向大自然索取么?
【相關名言】
主動權掌握在人類自己的手中, 只有靠人們自身的力量才能駕馭它。可能其他的物質對人類是冷淡的,但是,人類敢賦予積極地肯定人生的力量。
——日本·武者小路實篤
用人者, 取人之長,避人之短; 教人者, 成人之長, 去人之短也。
——魏源
上一篇:《殷蕓·鉆火》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宓不齊·陽橋與魴》注釋,意譯與解說